红楼之换嫁

第81章 自焚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之换嫁
作者:
山与星河
本章字数:
652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半个月后,去皇陵调查的暗卫悄无声息地回来了。

退思堂里,天子端坐在雕花八仙椅之上,面色平静,听着暗卫汇报调查的结果。

听完汇报,再看暗卫呈上的证据,天子缓缓开口:“事己至此,不必再查了。此事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是。”

天子挥了挥手,暗卫悄无声息退下去了。

三天后的小朝会,天子抛出了一记重磅消息:“忠顺王一家守皇陵勤勉,可惜,山火无情,皇陵守卫发现着火时,己经来不及救人。”

“朕想着,忠顺王一家既是亡于差事上,当厚赏。”

“朕的意思,之后将派钦天监的人前去皇陵,查看风水,挑选陵位。”

“诸位爱卿,可以想一想,朕该给忠顺王赐什么谥号,才合适。”

等到邸报明发,己是一月之后。

贾敏得知女儿能葬于皇陵,郁结了多日的心情,总算发散了一点。她想,至少,以后女儿有香火供奉,不至于在另一个世界孤苦无依。

趁着这个时候,贾敏的心情好一些,陈姨娘所出的庶长子吴杭,前来向贾敏请安。他身着一袭素衣——明显是在为长姐戴孝,衬得他整个人更加清瘦。

吴杭神情恭敬,先向贾敏请安,然后才说道:“太太,儿子想回乡,参加考试。”

贾敏看着吴杭,心中五味杂陈。自打吴远过世后,家里便失了顶梁柱。对于这个庶长子,她心里是十分不喜的。在她看来,吴杭的存在,时刻提醒着她丈夫曾经欺瞒的事实。

虽然她不在意陈姨娘,可对于吴远曾经的欺骗,却并非完全不生气。

然而,女儿出嫁后,难得的几封家信,却都提到,家里要继续供三个弟弟好好读书,这是吴家将来的出路。

每次家里给吴漪送节礼去,吴杭每次都精心准备了小东西,虽不值什么钱,却看得出来,是吴杭精心挑选的。那些小玩意儿,有的是自己亲手做的,有的是在集市上淘来的有趣物件,每一件都饱含着他的心意。

想到这一点的份上,贾敏才开了口:“怎么突然想回去考试了?县试要明年三月里去了,这么早回去,老家什么都没有,即便要回去应试,也等过了年再动身,也不迟。”

吴杭抬起头,眼神坚定地说道:“太太,以前虽说外头人都忌讳我们吴家,可大姐姐是实打实的嫁入了皇家,对我们府上,也并不敢明着怎么样。如今大姐姐不在了,儿子想早点回去,熟悉一下老家的环境,顺便看能不能结交些学子,到时以免水土不服,争取早日考到功名,也好让外头的人知晓,吴家并不是没有人了。”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充满了决心,“弟弟妹妹都还小,这些年吃家用度,全靠太太的嫁妆,儿子想早点立起来,以后也能帮家里出一份力。”

贾敏想起女儿端午节的最后一封信,还在劝她,让她不要拘着不放吴杭回去应试,看在过世的女儿的面子上,最终点了头:“也好。你既有打算,回头我就吩咐海棠,让她安排人手,你回去,多带两个服侍的人,银两也多带些。要住上大半年,吃穿用度上,不要节约,太太我的嫁妆,还能维持这个家。”

“你既有这个心,便好好准备,给你授课的夫子,晚些我问问,他要是愿意随你回去应试,我多出二百两,充作他的辛苦费。”

吴杭磕头谢恩,起身退了出去。

贾敏望着他的背影,心情复杂,吴杭确有几分读书天赋,平日里读书刻苦,夫子也常常夸赞他,早两年便可回乡,参加县试府试院试,夫子认为必定能取秀才功名。

但她又不想庶子超过自己的儿子,毕竟在她心中,自己的儿子才是吴家未来的希望。如今却不知道,要是早两年放吴杭回乡应试,如果也能像林昭一样,考个小三元,显露出才华来,会不会,结果又不一样?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遗憾与惋惜——漪姐儿希望几个弟弟能支撑门楣,她这个当母亲的,也算是替女儿完成心愿了。

然而,她不会知道的是,吴漪的死,其实和吴杭有几分干系。除了奉旨前往皇陵密查此案的暗卫,只有帝后二人,知道忠顺王一家被火烧死的真相。

当初,天子为了名声,赐下亲王之爵,同时打发忠顺王一家前往皇陵守陵,准许他们带了几个奴仆前去服侍。

天子未登基前,和忠顺王斗了二十年,对于忠顺王这个弟弟,十分了解。在他看来,忠顺王向来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主动寻死是不可能的。哪怕只能一辈子守皇陵,前途无望,忠顺王是必定不会选择自焚的。

但此事不能声张。

天子便吩咐暗卫前去调查。

果然,暗卫带回来的东西,也佐证了此事。

忠顺王一家子只怕都被人下了药,而这个下药的人,没有惹起众人的怀疑,只怕是借着中秋佳节,将药下在了吃食之中。

从上到下,二十来口人,全部睡熟了,屋子烧起来,也没有醒。或许,最后有人醒过来,但火势太大,己经无法逃出来。这才有了皇陵守卫赶到,听见火海中的惨叫声。

暗卫在大火烧尽后的残垣断壁里,在一只落满了灰被熏黑的插花梅瓶里,发现了一些小东西。那些小东西中,还有几封吴家送去的信。

毫无疑问,那是吴漪珍藏起来的东西。她或许在夜深人静之时,常常拿出这些信,回忆着家中的点点滴滴。靠着这些书信,才能忍受忠顺王一家对她的磋磨。

还有一封,是吴漪的遗书。她在信里写,希望天子看在她解决了忠顺王一家的份上,不要再追究她父亲曾支持二皇子的错,予吴家一条生路,将来若她的弟弟能科举入仕,希望天子能网开一面。

天子确实不满忠顺王久也,打发去守皇陵,还不肯安份。只不过,忠顺王想收买的人,转头就将消息献到了天子这里,他看着忠顺王一家子上窜下跳,不过是当看猴戏。

不过,吴漪此举,确实也投了天子所好,对于忠顺王昔年处处下黑手、使绊子,天子不能明着动手,除之而后快,否则,史书会写他刻薄、凉薄,连亲兄弟都不能宽待。

天子将信拿给皇后看。

皇后不愧是和天子少年扶持走到至尊之位的人,立刻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当即感叹:“吴漪到底是个内宅之人,眼光短浅,心胸狭小,她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却不知,陛下正是厚待忠顺王一家,盼他们改过,才让他们去守皇陵,学会安分守己。”

天子点头:“是啊。可惜,朕的苦心,无人明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落,仿佛在为忠顺王一家的不理解而感到悲哀。

帝后不愧为天底下最能说面子话的人,明明心中为忠顺王一家的死而开心,面子上却做出十分的惋惜来。

皇后安慰道:“陛下之心,日月可昭。不过,人死债消,吴漪到底是忠顺王家的儿媳妇,还是与夫家葬于一处,他们小夫妻,到了地下,也有个照应。”

天子:“忠顺王一家是因为过节疏忽了烛火,终归还是死在皇陵,陛下念及昔日手足之情,准许他们葬于皇陵。到时让钦天监去实地看了,择一块合适的陵寝之地,安葬他们一家子吧。”

他到底还是太高兴了,一朝解决了厌恶至极的敌人,声音还是带出了几分情绪。

皇后夸道:“陛下仁慈之心,天下人皆知。只是不知道,那个主意,究竟是吴家谁出的?”

天子叹息一声:“谁知道呢,如今为了忠顺王的名声,这件事,朕还不能让人去明查,只能就此作罢。自以为是,终归害了他们的血亲,也害得朕失去了二弟。”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仿佛在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而愤怒。

皇后附和:“吴太太狠得下心,为了儿子,牺牲女儿。可惜,她始终没明白,这些年来,陛下既未追究忠顺王曾犯下的错,自然也不会再去追究吴远打了败仗之事。她家的儿子,若是能考取功名,自然能出仕做官。”

天子附和:“是啊。若是将来吴家的小子能读书出息,便是看在昔年荣国公帮衬朕的份上,朕也会允他们出来做官的。”

帝后二人言谈间,己认定吴漪下药纵火一案,多半出自贾敏的主意。

他们却猜错了,这个主意,出自尚未及冠的吴杭。

那些吴漪珍藏起来的小东西,因为不值钱,忠顺王一家子也不在意,吴漪才能留下来。

吴杭正是借着这些小东西,将藏在其中,送给了吴漪。他深知吴漪在忠顺王府中的处境艰难,也明白吴漪对家人的牵挂。他巧妙地利用了吴漪的这份情感,将送到了她的手中。

吴杭回到自己的书房间,坐在桌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想起自己策划这一切的过程,心中既有对成功的喜悦,又有对姐姐的愧疚。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或许有些残忍,但为了吴家的未来,为了能彻底消除天子对于吴家的不满,他不得不这么做。

他打开书柜上的暗阁,将其中藏着的药粉取出来,放进洗笔的大肚坛中,看着药粉慢慢融解在水中,最终了无痕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