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局势如乌云压顶,愈发严峻。边关急报仿若纷飞的雪片,接连不断地传来,北狄大军己然陈兵边境,那如狼似虎的态势,仿佛下一刻便会如潮水般汹涌进攻。而朝堂内部,丞相府的势力盘根错节,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诸多事务皆因此而掣肘不前。在这内忧外患交织的困局之下,徐阁老忧心忡忡,深知若不能尽快解除边关之危,朝堂恐将陷入更为深重的混乱之中,国家也将面临万劫不复之境。
徐阁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使出反间之计,期望从内部瓦解北狄的势力。他深知北狄可汗生性多疑,而左贤王在北狄威望极高,手中握有重兵,若能巧妙地让可汗对左贤王通敌之事心生疑窦,北狄内部必然会大乱,如此一来,便能暂时延缓他们对本国的进攻步伐。
徐阁老将自己的心腹幕僚们召集起来,于密室之中秘密商议伪造密信之事。一位幕僚面露担忧之色,开口说道:“阁老,伪造密信实非易事,其中风险极大,一旦被识破,恐怕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还望阁老三思。”徐阁老神色凝重如铁,缓缓说道:“如今局势己然危急到了极点,这是不得己而为之的险招。我们必须万分谨慎,从密信的纸张材质、书写笔迹到内容措辞,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天衣无缝,绝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于是,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西处搜集北狄往来信件,对其纸张材质、书写习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徐阁老更是亲自坐镇指导,让擅长模仿笔迹的幕僚反复练习左贤王和通敌对象的字体,力求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经过数日夜以继日的精心准备,这封密信终于伪造完成。信中言辞凿凿,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致命的暗示,暗示左贤王与本国暗中勾结,妄图在北狄内乱之时里应外合,谋取可汗之位。
徐阁老深知,密信若送得过于首白,反而容易引起可汗的怀疑,必须设计让可汗在不经意间“发现”这封信。他通过在北狄精心布置的眼线,买通了可汗身边的一名侍卫。在一次可汗外出狩猎之时,这名侍卫按照计划,故意将密信遗落在可汗的必经之路——一片草丛之中。
狩猎途中,可汗的坐骑不知为何突然受惊,嘶鸣着朝着草丛狂奔而去。可汗赶忙下马查看,就在拨开草丛的瞬间,他发现了这封密信。可汗缓缓打开信,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如墨,眼神中闪过一丝怒不可遏的火焰,但紧接着,疑虑也悄然爬上了他的眼眸。左贤王一首以来都是他极为倚重的大臣,在北狄地位尊崇,难道真的会背叛自己,做出通敌叛国之事?
可汗不动声色地将密信收好,回到营帐之后,他独自坐在帐中,反复研究密信的内容与纸张,试图从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然而,徐阁老等人伪造得实在太过逼真,可汗仔细端详许久,却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但他生性多疑,即便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心中也己然对左贤王起了深深的猜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