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简披着一袭青衫,肩头还残留着山林夜露的湿意,腰间短匕未收,步履却己踏上归途。他手中紧攥着那张薄纸,欧阳修的笔迹在晨风中泛起一丝墨香,像是某种无声的召唤。
此番入山追踪青冥会,虽险象环生,却也让他窥见了更深层的暗流。如今,朝堂与江湖交错如网,而他,正一步步走入这局棋的核心。
但此刻,他没有时间深思。
因为三日后,便是汴京一年一度的文人盛会——“才情比拼”。这是大宋士子们最看重的风雅盛事,不仅关乎名声,更牵涉仕途前程。苏简本无意参与,可系统昨夜突现提示:签到成功,奖励“诗词灵感丹”一枚,效用为激发才思、助成佳作。
他望着天边初升的朝阳,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既然天意如此,那便再展锋芒。”
盛会设于城南“兰亭别苑”,取魏晋遗风,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意境。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水流觞间尽是文人骚客。苏简步入会场时,己有不少才子吟诗作对,或倚栏低语,或挥毫泼墨,好不热闹。
他刚一站定,便有人认出其身份,低声议论:“那是苏家的小公子?听说他近日在朝堂上力排众议,颇得欧阳大人赏识。”
“可不是么?据说他诗才横溢,连司马温公都曾夸赞。”
苏简听而不语,只是淡淡一笑,缓步走向签到处。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签到成功,获得“诗词灵感丹”×1】
他取出丹药服下,顿觉神清气爽,脑海中似有无数诗句翻涌而出,如同春江潮水,奔腾不止。
此时,盛会主持者登台致辞,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初赛题目揭晓,竟是以“秋水共长天一色”为题,限七言律诗一首。
众人皆凝神思索,苏简却神色从容。他闭目片刻,脑海中灵光乍现,提笔疾书:
秋水共长天一色,孤舟载梦向云深。
落霞与孤鹜齐飞,暮鼓随斜阳渐沉。
江上清风拂面冷,人间浮世几回闻?
且将心事托明月,不负诗名不负君。
字迹遒劲有力,诗意清远悠长,评委席上几位老儒频频点头,低声赞叹。
“好一个‘不负诗名不负君’!”
“此句气势非凡,意境深远,非寻常少年所能及。”
苏简的作品被列为初赛第一,顺利晋级复赛。
复赛题目更为刁钻,竟是一幅残卷,画中只有一叶扁舟停泊于芦苇丛中,要求以画题诗,自拟题目。
众人一时犯难,纷纷低头苦思,唯有苏简神情淡定。他凝视画卷良久,忽而轻笑一声,提笔写下:
《舟泊寒芦图》
寒芦深处泊孤舟,水静风微梦亦幽。
一点灯昏照旧卷,半帘霜影映新愁。
遥闻渔笛穿云去,不见归鸿带信留。
若问此身何所寄,烟波深处觅闲鸥。
诗句婉转深情,既有画意,又有哲思,令满座才子为之侧目。
评委之一的老学士拍案而起,大声道:“此诗堪称今日最佳!”
苏简再度拔得头筹,昂首挺胸地走进决赛。
决赛终至,气氛愈发紧张。此次题目由主考亲自拟定,乃是以“风起于青萍之末”为题,限写一篇赋体文章,须引经据典,辞藻华美。
众人纷纷动笔,苏简却迟迟未动,目光落在远处一位白衣女子身上。
她立于廊下,眉眼温柔,正是云柔。
她冲他轻轻一笑,眼神鼓励,仿佛在说:“你必胜无疑。”
苏简心中一暖,随即收敛心神,铺开宣纸,挥毫泼墨,一气呵成:
风起于青萍之末,势若雷霆;浪涌于细微之间,形同海啸。天地无常,人事多变,智者察于未萌,勇者断于无形……
全文洋洋洒洒千余字,既有纵横捭阖之势,又不失风骨文采,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当最后一笔落下,全场寂静。
片刻后,掌声雷动。
“妙哉!此文可称今世绝唱!”
“此子之才,真乃百年难遇!”
苏简缓缓起身,拱手谢礼,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欧阳修身上。
后者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夜幕降临,盛会落幕。
苏简凭一己之力,夺得“才情比拼”魁首,名声震动汴京。
他走出兰亭别苑,夜风拂面,衣袂飘然。云柔悄然走到他身旁,轻声道:“你赢了。”
“不是我赢了。”苏简笑了笑,“是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
他望向远方,灯火阑珊处,隐约可见一座古庙轮廓,正是地图中标注之地。
他知道,那里,藏着下一个谜底。
而此刻,他尚未察觉,在不远处的屋檐之上,一道黑影静静伫立,目光冰冷如刀。
那人袖中藏有一枚令牌,正面刻着“青冥令”三字,背面却是一只展翅的鹰。
他低声呢喃:“才情再高,也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