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平息后,林怀广只觉身心俱疲,创作上也似陷入了一个小小的瓶颈。那些天,他整日对着空白画布发呆,画笔在手中沉甸甸的,灵感像只受惊的小鸟,怎么也抓不住。助手苏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寻思着得给老师找个新环境,换换气儿,说不定就能重新找回灵感的火花。
一日,苏瑶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挥舞着一本旅游杂志,喊道:“林老师,您看!这山区的风景多美啊,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好多艺术家都去那儿寻找灵感呢,咱们也去吧!” 林怀广接过杂志,看着那青山绿水、错落的村落,心中一动,当下便决定启程前往。
一路辗转,他们抵达了那偏远的山区。刚下车,林怀广就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连绵的山峦像是大地的脊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间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翠绿的衣裳;山脚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撞击在石头上,溅起晶莹的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远处,错落有致的农舍升起袅袅炊烟,给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往村子里走,路上遇到不少村民,质朴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一位大爷挑着一担柴火,笑着问:“小伙子,姑娘,你们是来旅游的吧?欢迎来咱们这儿啊!” 林怀广笑着回应,心中满是温暖,这热情劲儿,可比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强太多了。
走着走着,他们听到了一阵清脆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顺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是一所简陋的小学,几间破旧的瓦房,一块不大的操场,教室里,孩子们正围坐在一位年轻女老师身边,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课。林怀广好奇地走近,透过窗户往里瞧,只见女老师拿着一本破旧的课本,耐心地讲解着,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这位女老师就是周悦,支教于此己有数年。她身材苗条,面容清秀,穿着一身朴素的衣裳,头发简单地扎成马尾,虽没有城市女孩的时尚靓丽,却透着一股别样的坚韧与灵动。她察觉到窗外有人,转头一看,便微笑着起身迎了出来:“你们好,是路过这儿吗?”
林怀广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们是来采风的,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就忍不住过来看看。” 周悦热情地邀请他们进教室,孩子们一下子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两个陌生人,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林怀广被孩子们的纯真热情所触动,他蹲下身,和孩子们聊起天来。一个小男孩眨着大眼睛问:“叔叔,你是画家吗?你画的画好看吗?” 林怀广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一本画册,翻开给孩子们看。孩子们顿时发出一阵惊叹声,眼中满是崇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怀广每日都会来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给他们画画,听周悦讲述支教的点点滴滴。周悦带着孩子们的那份执着与热爱,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心里,让他渐渐找到了创作的方向。
他开始拿起画笔,描绘这山区的美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周悦授课的身影。每一笔落下,都倾注着他内心的感动与思索。一幅画中,孩子们在操场上嬉笑奔跑,背后是青山蓝天,那飞扬的尘土仿佛都带着生命的活力;另一幅里,周悦站在讲台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她温柔而坚定的轮廓,黑板上的粉笔字像是知识的密码,开启着孩子们未来的大门。
然而,就在林怀广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时,周悦却满脸愁容地找到了他。原来,学校因为资金短缺,面临着解散的困境。周悦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林老师,我实在没办法了,这学校要是关了,孩子们怎么办啊?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啊……”
林怀广看着周悦焦急的模样,又看看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心中一阵揪痛。他深知这所学校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当下便做了一个决定:义卖画作,为学校筹集资金。
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媒体纷纷报道,网友们也被林怀广的善举所感动,纷纷伸出援手。一时间,捐款如潮水般涌来。政府部门得知此事后,也高度重视,迅速介入,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调配了师资力量,确保学校能够继续办下去。
学校保住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周悦感激涕零,紧紧握着林怀广的手说:“林老师,太感谢您了!要是没有您,这学校真就没了,孩子们的希望也就灭了……” 林怀广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心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