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里带上了浓重的鼻音,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所以,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作品。它更像是一份……一份生命的礼物。”
“是熊钝,这个我素未谋面,却感觉认识了很久的朋友,送给我的礼物。她让我知道,原来生命可以这样活。”
“所以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想说太多关于表演技巧的东西。”
她的目光穿过人群,仿佛在对着天堂的某个方向说话。
“我只想对她说一声谢谢。谢谢你,熊钝。谢谢你来过这个世界,谢谢你活得这么用力,这么漂亮。”
“我们,没有辜负你的故事。”
说完,她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决堤而下,对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台下,掌声雷动。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礼貌,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与尊敬。
陈子锐就站在她的身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给了她一个无声的支撑。
他知道,这一刻,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杨密的真诚,己经通过大银幕,通过这番话,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首映礼结束,第一波影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网上炸开。
没有营销号的通稿,没有千篇一律的吹捧,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带着浓烈而真挚的个人情感。
著名毒舌影评人“电影手术刀”,第一次给一部国产片打出了9.5的高分,他的影评标题是:
“别带纸巾了,带个盆去吧。它让你笑到喷饭,也让你哭到断肠。”
影评人“电影手术刀”的影评,像是一枚被引爆的深水炸弹,在首映礼结束后的凌晨,彻底将本就波涛汹涌的舆论海洋炸得浪潮滔天。
“别带纸巾了,带个盆去吧。它让你笑到喷饭,也让你哭到断肠。”
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戏剧张力,配上他给出的史无前例的9.5分,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
无数熬夜的网友涌入他的微博评论区。
“刀哥,你被盗号了就眨眨眼!”
“我靠,9.5分?刀哥你上次给国产片打上8分还是上个世纪的事吧?”
“盆?刀哥你认真的吗?我家洗脚盆够不够大?”
“完了完了,本来还想等周末去看,被刀哥这么一搞,我明天必须翘班去看了!”
热度,以一种近乎失控的方式,在发酵。
首映礼的感动还在延续,网络的狂欢己经拉开序幕。
锐意无限的宣传部几乎是连夜加班,但他们发现,这次的工作异常轻松。他们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引导什么话题,因为话题自己长了腿,在疯狂地奔跑。
#滚蛋吧肿瘤君#这个话题,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阅读量和讨论量就冲上了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
而作为风暴中心的杨密,在凌晨三点,首映礼结束后回到酒店,却毫无睡意。
她没有发那些官方的感谢通稿,而是打开微博,上传了一张照片。
照片里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华丽的礼服,只有一个素面朝天、顶着光头的她。那是在拍摄期间,她自己在休息室用手机拍的,背景杂乱,光线也并不柔和。
但照片里的她,眼神清澈,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却无比坚定的微笑。
她配上了一段文字:
“有人问我,剃光头,后悔吗?我说,能有机会走进熊钝的世界,是我三生有幸。美不只一种定义,头发会再长出来,但有些力量,一旦拥有,就再也不会失去。谢谢你,熊钝。#滚蛋吧肿瘤君#”
这条微博,成为了点燃所有情绪的最后一根火柴。
评论区瞬间被“心疼”和“敬佩”淹没。
“啊啊啊啊!密姐!你永远是我的女神!”
“这才是演员!不是明星!我哭死!”
“第一次觉得,一个光头的女孩,可以美得这么惊心动魄。”
“冲着这张照片,这张素颜,这份真诚,我明天必须三刷!”
陈子锐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转发了她的微博,没有多余的言语,只配了三个字:“你最美。”
随后,他像是切换了频道,开始在自己的微博上“整活”。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去解读电影的深刻内涵,而是放出了一段从未曝光过的幕后花絮。
视频里,同样是光头造型的杨密,正和饰演梁医生的胡戈,以及剧组的其他演员,在病房的场景里,偷偷用血袋的道具玩“biu biu biu”的射击游戏,几个人笑得前仰后合,像一群没长大的孩子。
视频的最后,是陈子锐话外音的一句话:“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欢笑。这也是熊钝,教给我们的事。”
一边是杨密素颜光头的真诚与震撼,另一边是陈子锐放出的幕后欢笑与温暖。
一个让人心疼,一个让人破涕为笑。
这两条微博,像是一对完美的组合拳,精准地击中了所有网友的内心。
网友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开始自发地创作,P图,写段子,分享自己与疾病抗争的故事,分享身边那些乐观生活的人。
#滚蛋吧肿瘤君#的话题广场,不再仅仅是电影的宣传阵地,更像是一个大型的情感交流社区,充满了温暖、力量与希望。
……
电影上映的前一天,全国巡回路演在上海正式启动。
陈子锐带着杨密、胡戈、李小等一众主创,出现在了上海的一家影城。
不同于首映礼的星光熠熠,路演现场更多的是普通的观众。他们是第一批通过正常渠道买到票,看到这部电影的人。
当电影结束,灯光亮起,现场的景象比首映礼更加震撼。
没有刻意的安静,没有礼节性的掌声。
灯光亮起的瞬间,整个影厅里,是一片无法抑制的,此起彼伏的哭声。有年轻的女孩抱着同伴泣不成声,有中年的男人摘下眼镜,用手背用力地抹着眼睛,还有年长的阿姨,一边擦泪,一边用力地鼓掌。
当陈子锐和主创们走上台时,掌声才轰然响起,带着一股劫后余生的宣泄感。
到了观众提问环节,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女孩拿到了话筒,她站起来,努力了好几次,才让自己的声音不那么颤抖。
“杨密老师,你好……我……我是一名乳腺癌康复者,我去年刚刚做完最后一次化疗。”
她话音未落,全场响起了一片温暖而鼓励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