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下次我会穿成啥?

第95章:我穿成了特斯拉,这次一定要让无线输电成功!

加入书架
书名:
你猜下次我会穿成啥?
作者:
摩牙
本章字数:
4862
更新时间:
2025-04-27

刺眼的蓝白色电弧在视网膜上留下灼烧般的残影,我猛地睁开眼睛,耳边回荡着高压电流特有的蜂鸣声。实验室里弥漫着臭氧的刺鼻气味,我的双手正握着一个铜制球体,表面跳动着令人不安的静电。

"特斯拉先生!次级线圈的电压己经超过设计值三倍了!"一个满脸雀斑的年轻助手慌张地跑来,手中的记事板差点掉在地上。他白大褂的袖口己经被电火花烧出几个焦黑的小洞。

我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修长苍白的手指上沾满机油和石墨粉,右手小指还戴着个奇怪的铜戒指。墙上的日历显示:1899年3月15日。一阵眩晕感袭来,无数陌生又熟悉的记忆如电流般涌入脑海——我是尼古拉·特斯拉,此刻正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实验站,进行一项足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高压电实验。

我穿越成了那个被爱迪生打压、被摩根抛弃的天才发明家?!……终于不玩宏大叙事了,太累了!

实验室角落的巨型特斯拉线圈还在嗡嗡作响,空气中飘浮着肉眼可见的静电。我的目光落在工作台那张泛黄的图纸上——那是完整的全球无线电力传输系统设计图,历史上这个构想最终因为资金短缺而胎死腹中。

"奥利弗,"我听见自己用带着明显斯拉夫口音的英语对助手说,"把主电容组断开,重新校准谐振频率。我们今晚要测试新的地球电离层传导模型。"

助手瞪大眼睛:"但是先生,上次实验己经烧毁了三个变压器..."

"按我说的做。"我走向墙边的黑板,上面写满了复杂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指尖触碰到粉笔的瞬间,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些方程式对我而言突然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接下来的72小时里,我几乎没有合眼。重新设计的放大发射器、精确计算的舒曼共振频率、改良的接地系统...当又一个黎明前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的油污窗户时,我终于放下了计算尺。

"就是它,"我沙哑着嗓子对疲惫不堪的助手们说,"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电容器,我们只需要找到正确的谐振频率。"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身着考究西装、留着精心修剪的八字胡的男人站在门口,黑色礼帽上还沾着科罗拉多早春的雨水。

"特斯拉先生,"他摘下帽子,露出J.P.摩根私人秘书特有的倨傲表情,"摩根先生让我通知您,他决定终止对沃登克里弗塔项目的资助。"他递来一个烫金信封,"爱迪生先生的最新报告证明,首流电才是更安全的民用选择。"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助手们像被雷击般僵在原地。历史上这一刻本该是特斯拉命运的转折点,但现在的我接过信封,平静地将其放在工作台上。

"请转告摩根先生,"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完美的圆,"明天日落时分,我会让曼哈顿下城所有没有连接导线的电灯同时亮起。如果他错过这场演示,就等于错过了下一个世纪。"

秘书的眉毛几乎要飞出发际线:"您是说...无线输电?"

"不,"我微笑着纠正,"我说的是无线供电的照明系统、无摩擦的电动机、还有..."我故意压低声音,"可以跨大西洋传输的定向能量束。"

……

1899年3月18日黄昏,麦迪逊广场花园挤满了记者、科学家和好奇的市民。临时搭建的木台上,我身后矗立着经过紧急改装的特斯拉线圈系统。前排座位上,J.P.摩根捻着他的金怀表链,身旁的爱迪生正对记者们发表嘲讽的评论。

"女士们,先生们,"我对着麦克风说,声音被放大后带着奇特的金属质感,"今晚你们将亲眼目睹电力的真正未来。"

当开关闭合的瞬间,震耳欲聋的爆裂声让前排几位女士尖叫起来。二十米长的蓝白色电弧如神话中的雷霆之矛,在暮色中划出令人目眩的轨迹。更惊人的是——广场周围三百多盏没有连接任何导线的钨丝灯泡同时亮起,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

人群爆发出海啸般的惊呼。爱迪生猛地站起来,他的金丝眼镜反射着诡异的电光:"骗局!这一定是埋设了隐藏导线!"

我早有准备。示意助手推上来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缸,里面悬浮着一个完全绝缘的灯泡。当我把手伸向特斯拉线圈时,水中的灯泡立刻亮了起来,引得全场又是一阵惊呼。

"利用地球电离层的谐振特性,"我向目瞪口呆的摩根解释,"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线电力传输。想象一下,摩根先生,不需要电线杆,不需要变电站,只要建造几座放大发射站..."

金融大鳄的手杖掉在了地上。

……

1901年春天,第一座商业级无线电力站在长岛竣工。到1905年,整个美国东海岸己经建立起完整的无线供电网络。曾经嘲笑我的爱迪生,现在不得不向我的公司支付交流电专利使用费——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

1912年4月14日那个寒冷的夜晚,当我的跨大西洋无线通信站收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时,我亲自操作设备保持了72小时不间断通讯,帮助救援船只定位。事后,白星航运公司董事长捧着我的粒子束武器设计图找上门来:"特斯拉先生,我们需要这种武器来击毁冰山!"

"更好的通讯和导航系统比武器更能拯救生命。"我把他请出了办公室,转身投入船舶无线导航系统的研发。

……

1925年春天,当第一束无线传输的电能跨越大西洋点亮巴黎埃菲尔铁塔时,我正站在纽约"全球能源中心"的玻璃穹顶下。助手兴奋地挥舞着电报:"先生!瑞典皇家科学院要同时颁发诺贝尔奖给您和爱因斯坦博士!"

"回复他们我正忙着计算月球反射系数。"我头也不抬地在图纸上勾勒着同步轨道太阳能电站的构想,"下个月还要测试洲际电力传输呢。"

……

1937年1月7日的深夜,81岁的我在纽约客酒店的套房里整理手稿。窗外,无数没有输电线的飞梭汽车在立体电力网中穿梭,远处的无线供电灯塔将光束投向星空。床头收音机正在播报:"特斯拉集团今日宣布完成首座同步轨道太阳能电站建设,预计可满足整个欧洲的..."

……

临终前,我微笑着闭上眼睛,手中还握着那个1899年在科罗拉多实验室使用的铜制球体。这一次,人类终于拥抱了本该拥有的未来——一个没有能源垄断、没有输电线缆束缚的新世界。而我的最后一个发明,那个装在铅盒里交给律师保管的设计图,上面写着"零点能源提取装置"的字样,要等到2157年才能开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