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笼罩着雁门关。北狄敢死队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沿着西侧悬崖攀爬。他们动作敏捷,如同黑夜中的幽灵,一点点靠近城楼。
就在北狄敢死队快要接近城头时,一名大楚士兵偶然间向下瞥了一眼,借着微弱的月光,他隐约看到悬崖上有人影晃动。士兵心中一惊,大喊道:“不好,有敌人从悬崖攀爬上来了!”这一声喊,瞬间打破了城楼上的平静。
苏逸尘听闻后,立刻率领一队士兵赶来。他手持长枪,眼神冷峻地盯着悬崖方向。此时,北狄敢死队己经有不少人爬上了城头,他们发出一阵呐喊,挥舞着兵器,向着大楚士兵冲来。苏逸尘大喝一声,挺枪迎敌。长枪如龙,瞬间刺倒一名北狄士兵。在他的带领下,大楚士兵们奋勇抵抗,与北狄敢死队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
城楼上,刀光剑影闪烁,鲜血西溅。北狄敢死队员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攻势凶猛。但大楚士兵们也毫不畏惧,他们深知一旦让这些敌人打开城门,后果将不堪设想。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每一秒都有士兵倒下。
苏逸尘在敌阵中左冲右突,他的长枪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着敌人的生命。然而,北狄敢死队源源不断地爬上城头,局势对大楚军队愈发不利。就在这时,一名北狄士兵瞅准苏逸尘的破绽,举刀向他后背砍去。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大楚士兵飞身扑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这致命一击。苏逸尘心中一痛,怒吼一声,手中长枪猛地发力,将那名北狄士兵挑飞出去。
“兄弟们,不能让他们得逞,杀!”苏逸尘的声音响彻城楼,激励着大楚士兵们的士气。士兵们咬紧牙关,拼死抵抗。
而在京城朝堂,楚宣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太子楚凌轩率领五万大军前往边关支援。他希望楚凌轩能借此机会将功赎罪,同时也能缓解雁门关的危急局势。楚凌轩接到旨意后,心中大喜。他深知这是自己翻身的绝佳机会,只要在边关立下战功,就能重新获得父皇的信任,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楚凌轩立刻着手筹备出征事宜,他挑选了朝中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将领,点齐五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向着边关进发。一路上,楚凌轩表面上积极部署军事,鼓舞士气,但心中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想利用这次机会,在边关建立自己的势力,同时打压苏家父子,为自己未来登基扫除障碍。
在雁门关,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大楚军队终于将北狄敢死队击退。但此时,大楚士兵们也己疲惫不堪,伤亡惨重。苏逸尘望着伤痕累累的士兵们,心中满是感动与愧疚。他知道,这场战斗只是暂时的胜利,北狄必定还会有更猛烈的攻击。
苏烈来到苏逸尘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尘儿,你做得很好。但我们不能松懈,北狄不会轻易放弃的。”苏逸尘点头道:“父亲,孩儿明白。只是如今士兵们伤亡较大,我们的兵力愈发紧张了。”苏烈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只能坚守,等待援军到来。”
果然,天刚破晓,北狄军队再次发起了进攻。这次,呼韩邪单于亲自督战,他挥舞着长刀,大声呼喊着激励士兵:“勇士们,冲啊!攻破雁门关,里面的财宝、女人都是你们的!”北狄士兵们在单于的鼓舞下,士气大振,如潮水般涌向雁门关。
大楚军队在苏烈父子的带领下,顽强抵抗。但由于兵力悬殊,北狄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北狄骑兵己经冲破了城门的第一道防线,开始向城门发起猛攻。苏逸尘看着局势危急,亲自带领一队死士,冲向城门。他们用身体筑起一道防线,阻挡着北狄骑兵的进攻。
就在大楚军队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远方突然传来一阵嘹亮的号角声。苏逸尘心中一喜,大喊道:“援军来了,兄弟们,再坚持一下!”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大军如奔腾的洪流般赶来。军旗飘扬,正是太子楚凌轩率领的五万援军。
呼韩邪单于见势不妙,心中暗叫不好。但此时撤退己经来不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进攻,试图在援军到来之前攻破雁门关。北狄军队疯狂地攻击着,大楚军队则拼死抵抗,双方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