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前1185年元月,公子安登基,成为夏国国君。
要说公子安登基,最高兴的自然是公子安的那些门客近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
公子安登基,自然要培养自已的班底心腹。
而他们,便是公子安的班底心腹。
只是.......
公子这时候却也遇到了麻烦。
他的心腹门客,大多都好安排。
尤其是那些当初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不离不弃的忠臣,更是容易安排。
就一个字赏!
重赏!
让天下都知道,他公子安赏罚分明,跟着他公子安,前途大大滴。
可!
如何安排张翰林,却成了公子安最大的难题。
他自是希望张翰林能成为自已的相国,一起主持当初聊起的改革之事。
有张翰林的支持,这件事才能容易。
但问题恰恰在这里。
其他门客心腹,给予他们高官厚禄,他们肯定不会拒绝。
也不敢拒绝。
可张翰林想要什么,想求什么,公子安至今也捉摸不透。
思量再三,公子安还是决定见一见张翰林,谈谈这件事。
公子安起身,喊道。
“庄七。”
彼时,庄七正在门外守候,听到声音立马大步走了进来。
现在的庄七已经不同以往。
他身着黑色官服,庄严肃穆,多了几分以往没有的稳重。
“国君有何吩咐?”
“备车,我要去见一见庄师。”
庄七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道:“喏。”
说罢,他转身离去。
不久后,一辆马车悄悄离开王宫,驶向了曾经的公子庆府邸。
现在的庄府。
月光如水,轻柔地洒落在这座宅邸之上,为整座宅院披上了一层银纱,使其仿若梦幻之境。
那高大厚实的夯土围墙,在月光下投下深深浅浅的暗影,斑驳的墙体更添几分神秘。
宅邸的大门,原本庄重古朴,此刻在月光映照下,门板上雕刻的饕餮纹越发显得狰狞而神秘,青铜铸就的兽首门环,闪烁着冷冽的光。
公子安的到来,让宅邸的下人,以及暂居在这里的庄氏族人,惊得目瞪口呆。
公子安明日就要举行大典,正式登基,成为夏国国君。
今日突然来到这里。
担任庄府管家的是一位庄氏老人。
庄岩,快四十岁的年纪。
他眼见公子安到来,不由手足无措。
“公,国君,您是来找先生的吗?”
“我这就让人禀报先生。”
公子安摆了摆手,道:“无须这么麻烦。”
“先生可曾睡下,若是不曾,带我去寻先生便可。”
“若是先生已经睡下,我明早再来。”
听到这话,庄岩的额头已经隐现冷汗。
明早公子安就要登基,哪里还有时间啊。
公子安这么说,无疑是遇到了大事。
他赶忙道:“未曾,未曾。”
“先生正在后院,我这就带您过去。”
说罢,庄岩带领公子安向着后院走去。
公子安紧随其后。
月色下,他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步入庭院,石板路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边缘的鹅卵石也被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庭院中央的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月光洒在上面,仿佛无数细碎的银片在舞动。
池塘中的锦鳞,偶尔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在月光下晶莹剔透。
精巧的石桥宛如一条银龙横跨在池塘之上,桥栏上的鱼纹和云纹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仿佛活了过来。
庭院东西两侧的厢房,屋顶的青瓦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如同一片银色的鱼鳞。
厢房内,透出点点暖黄色的灯光,与月光相互交融。
穿过庭院,正堂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重檐庑殿顶的飞檐斗拱,在月光下投下奇特的影子,好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蝙蝠。
正堂大门紧闭,门板上鲜艳的壁画在月光下色彩变得柔和,狩猎、祭祀的场景仿若在缓缓上演。
正堂后方的起居之所,花园在月光下美不胜收。
此时,庭院中传来悠扬的丝竹之声。
听到声音,公子安停下脚步。
他看向庄岩。
庄岩低声道:“先生近日喜好听曲,每日都要在这休闲片刻。”
公子安闻言,唇角微翘,笑了起来。
喜欢听曲好啊。
喜欢听曲,孤也喜欢。
他加快了脚步,来到庭院。
却见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歌姬正在翩翩起舞。
她们的舞姿轻盈曼妙,衣袖在月光下飘动,仿若仙女下凡。
歌声宛转悠扬,在月光下飘荡,萦绕在整个宅院。
屋檐之下,张翰林依靠着墙壁,慵懒地侧卧着,周围有数位美人侍奉。
这些美人或为他斟茶倒酒,或为他捏着果脯,送来点心。
真真是........
犹如伺候废人一样!
看到这副景象,公子安内心反而安定下来。
张翰林在这里住得越开心,玩得越高兴,便越不会轻易离去。
如此,岂非好事!
公子安笑着走上前来,爽朗笑道:“哈哈,庄师真是好享受。”
“美人在怀,听曲饮酒,当真是快哉快哉。”
张翰林瞥了公子安一眼,倒是并不意外。
以他现在的修为,早在公子安尚未踏足庭院,便已经察觉到对方。
他笑着,随意地摆手招呼道:“国君请坐。”
这般举动,在这个时代可谓是相当没有礼貌。
但公子安也不生气,反倒是笑着来到张翰林身旁,拿过一旁摆放的支踵,坐了下来。
支踵是一种类似小凳子的坐具,整体呈丅形 。
外观通常由椭圆形面板和束腰圆柱底座组成,面板中间厚而边缘薄,微凹。
这样一来,跪坐的时候就不会显得太过疲惫,有些类似于小凳子。
公子安的跪坐姿势非常标准。
腰身挺直,昂首挺胸,与张翰林的慵懒相比,倒是尽显国君的风采。
公子安自美人手中接过一盏美酒,笑道:“看到庄师如此惬意,我也就放心了。”
“庄师若有还有什么需要,家中缺少什么物件,尽管开口。”
“只要我夏国能找到的东西,绝对会为庄师办妥。”
“若是夏国找不到,我便为庄师前往国外搜寻,定会让庄师在镐京住得安心。”
这番话,言真意切。
直听得........
张翰林没有什么表情,但周围正在小心侍奉的美人们,纷纷眼露异彩。
她们跟随张翰林来到镐京并不久。
此前虽然知晓,张翰林在夏国非同一般。
与国君安更是了不得。
常常被国君以庄师相称。
但还是第一次看到国君安和张翰林同处一室。
听到国君安这番话,她们才真切明白,自已侍奉的主人在夏国有着何等尊崇的地位。
这让她们心儿不禁多了几分欢喜,几分崇敬。
我家主人,当真了得。
张翰林举杯向国君安敬了一杯酒,道:“国君明日就要举行大典,为何今夜匆匆前来。”
“我有一事,想要咨询庄师。”,国君安斟酌着,说道:“未来,夏国当如何发展。”
“自从研读庄师所传的治国精要,我常常有所感悟。”
“只是对于夏国的未来,依旧有些茫然。”
“霸业非一日之功,又应该从哪里开始?”
张翰林抿了口酒水,道:“国君这个问题,很好。”
“事有轻重缓急。”
“霸业非一日之功。”
“想要成就霸业,我有十六个字赠予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