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夏国。
整个夏国都震动了。
百万大军啊。
自上古时期三皇五帝至今,什么时候有过百万大军出动的战争!
这是百万大军,不是他娘的一百万头猪。
就算是一百万头猪,也堪称壮观。
收到伐夏联盟的宣战后,夏国朝野惶恐万分。
当然,紧张归紧张,首先还是要搞清楚情况。
这他妈到底有多少敌人。
百万?
别扯犊子了。
百万大军出动,所需要消耗的粮草得是多少啊。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
百万大军出动,就是吃喝拉撒也需要山海一样庞大的物资。
需要数百万民众为之服务,押送粮草、军帐、武器铠甲等等物资。
又需要数千万百姓为这些押运粮草的民夫提供服务,以及各类资源。
这些国家加在一起,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口啊。
所以百万肯定是个噱头。
现在关键问题是,各国会出兵多少,能调动多少兵马。
一定要弄清楚准确的数字。
好在夏国早有准备,一直在提防各国的异动。
在情报部门云水阁的探查下,夏国很快弄清楚了各国的兵力。
夏国王宫。
宫殿内。
国君安与张翰林坐在案几两侧。
而今的国君安已经四十多岁。
相比曾经,他现在明显成熟稳重了很多,更是蓄上胡须,多了几分威压。
张翰林也已经三十岁的年纪。
相比国君安,他倒是还算年轻,看起来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有区别。
在他们面前,摆放着来自夏国东南西北四方的消息。
国君安神色凝重,轻抚着写满字迹的锦卷,沉声道。
“根据云水阁探查到的消息,魏国出兵三十万,虢国出兵十万,柔然出兵二十万,巴山各部落出兵十万,合计有七十万大军。”
说到这里,国君安双眉紧皱,眉心几乎拱成川字,难掩脸上的愁容。
他苦笑道:“七十万大军,他们当真是看得起我夏国。”
国君安说着,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
自上古至今,从来没有任何一场战役,仅一方就出动七十万大军。
从来没有过。
哪怕是曾经太康时期最惨烈,最盛大的战争,动用的军队数量也仅仅是三十万。
毕竟几十万人吃喝用度,消耗非常恐怖。
几十万人啊。
这些人不事生产,需要从全国各地调集粮草。
这些调集粮草,押送粮草的民夫也需要吃喝啊。
他们一路将粮草从各地送往边关,消耗何止是三十万大军的分量,战线越远,消耗也就越恐怖。
甚至可能达到十倍的程度!
想要供应前线三十万人的粮草,需要拿出三百万人的粮草才能供应得上。
而今这个时代,很多国家还没有三百万人口呐。
所以出动百万大军攻伐一个国家,这已经不能用疯狂来形容。
简直是有病啊。
国君安看着锦卷上的数字,不免感到头晕眼花。
这场仗。
怎么打?
怎么可能打得赢?
虽说人家没有百万大军,但也有七十万大军。
七十万啊。
还是从四个方向对夏国进行袭击。
夏国如今虽然有千万人口,但很多地方毕竟刚刚收服,百姓也没有归心,不可能真的拉出百万大军出来。
撑死也就拉出三十万大军。
就这,还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
三十万对七十万!
胜算极低啊!
张翰林端坐在国君安的对面,翻阅着云海阁的情报,并没有立刻回答国君安的问题。
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出乎他的预料。
他从未想过,有人能在这个时代拉出百万大军。
百万啊。
什么概念。
即便是在三千多年后,全球人口疯涨的时代,又有几个地区能拉出百万大军。
当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考虑这些问题已经没有意义。
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破局的办法!
以及搞清楚,是谁促成了这一切!
能让夏国周边各国联合起来,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非凡的眼光,以及非凡的能力,更需要消耗庞大的人力物力。
张翰林在书简中寻找答案,很快找到了自已想要的东西。
魏俚!
看到这个名字,张翰林恍然大悟。
如果没有他的出现,魏俚将辅佐魏文公成为太康后期的第一位霸主,转动太康崩灭的命运轮盘。
这是一位极具眼光,且非常有能力的人。
张翰林回想着魏俚的生平,放下手里的书简,笑着摇了摇头:“哈,居然是他。”
听到这话,国君安瞬间从惆怅中回过神来。
他看了看张翰林,又看向他面前的书简。
国君安拿过书简,认真看了一番,这才明白张翰林的意思。
魏俚!
他脸色难看至极,好似是涂抹了一层锅灰,愤恨地将书简摔在桌子上,骂道:“此奸人,寡人一定要杀了他。”
骂过之后,国君安看向张翰林,既是期待,又是紧张,不安问道:“庄师,此战关乎我夏国的生死存亡。”
“您认为,我夏国有胜利的可能吗?”
张翰林右手搭在桌面上,食指轻轻敲击桌面,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他认真思索片刻,斟酌道:“七成。”
“若是一切顺利,有七成把握能赢。”
“啊~~~”
“当真!”
国君安惊喜地站起身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
倾尽夏国之力,也不过能调动三十万兵马。
而对方,有七十万兵马!
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更麻烦的是,对方并不是从一个方向过来,而是从夏国的东西南北四方。
这就意味着,夏国还不能合兵一处,需得分兵才行。
而夏国本身就比人家少了四十万兵马,再分兵........
这仗根本没法打。
至少在国君安看来,不论怎么都是必输的结局。
哪怕是张翰林亲自出手,也是如此。
张翰林再强也对付不了几十万兵马啊。
那是几十万!
对于这点,国君安可以确定,也非常确定。
因为玄冥军的情况,他非常了解。
百人敌很强吗?
当然强了。
这些甲士在战场上简直堪称绞肉机。
但他们无敌吗?
当然不,只需要大军集结一处,以强弩箭雨齐攻,来多少死多少。
毕竟他们还是血肉之躯,只是身体素质比普通人强大一些,依旧挡不住刀劈剑刺,强弩箭雨。
可此时张翰林的回答,却截然不同!
这让国君安如何不欢喜。
他躬身拜道:“还请庄师细说,我们应当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境。”
张翰林站起身来,来到挂在屏风的地图旁。
这地图正是夏国,以及夏国周边各国的堪舆结果。
张翰林指着魏国,道。
“魏国出兵三十万。”
“这已经是魏国能动用的兵力极限。”
国君安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毕竟魏国四周还有很多友好的,同宗的邻国。
这些国家一直被魏国压着,早就看这位老大哥不爽了。
有时候啊,难免想要尝尝老大哥的味道。
就算不能尝尝老大哥的味道,弄死老大哥也是极好的。
毕竟死人才没有威胁啊。
魏国也知道小弟们的心思,岂能没有防备。
魏国各地还有大量防守,被牵扯了极大的精力。
这三十万大军,已经是魏国能动用的极限兵力,后续再出现援军的可能很低。
张翰林换了个方向,指着虢国道:“虢国出兵十万。”
“相比魏国,他们倒是让我意外。”
“眼下虢国只有不到两百万人口,十万大军出征,这是倾尽全国之力。”
“可谓倾巢而出。”
国君安抚须道:“虢国已经被我们大败一次,此次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战力却不值一提。”
“还有南方的巴山,他们号称十万大军,但却是很多部族结成的松散联军,很难形成统一的有效指挥。”
张翰林继续道:“不错。”
“此次四方出征,巴山和虢国都不值一提。”
“唯一需要警惕的是柔然和魏国。”
“柔然是游牧民族,放牧于西北草原,民风骁勇,尤其擅长马上功夫,对我夏国而言,威胁极大。”
说到这里,张翰林双眼微眯,冷笑道:“四国联盟看似声势浩大,有百万大军。但受限于各国的距离,几乎没有沟通的机会。”
“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张翰林右手拍在地图上,斩钉截铁道:“趁着各国尚未完成集结,我夏国率先出击,各个击破,则天下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