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修模拟器:作恶多端,我成圣了

第49章 辞朝还乡,为天下表率

加入书架
书名:
魔修模拟器:作恶多端,我成圣了
作者:
天行贱
本章字数:
5412
更新时间:
2025-01-17

天元前1170年,十一月,张翰林率军返回夏国国都镐京。

他与国君安同车而行。

这一天,镐京万人空巷。

镐京的百姓欢呼着,争先恐后地前来迎接他们敬爱的相国大人。

这一天,镐京热闹非凡。

酒肆,茶馆,处处都有免费的吃喝。

大家聚在一起,欢笑着讨论着相国的丰功伟绩。

这一天,朝野内外喧嚣震天。

国君安为庆祝张翰林率领大军破柔然,灭虢国,在王宫举办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满朝文武聚集于此,更有乐姬数千人,歌舞喧天。

这一天,张翰林的声望达到了极致。

自镐京到夏国边陲,自夏国到太康边陲,自太康到周边诸国。

所有国家,无不在议论夏国,无不在议论庄相国。

这一天,被记载到了史书之上。

但欢快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

天元前1169年,三月。

周天子的使者抵达镐京。

周天子以非常严厉的语气训斥了夏国的荒唐,更是义正词严地声讨了张翰林毁灭柔然宗庙的行为。

称之为禽兽之举,丧尽天良。

责令国君安必须严惩,否则天下诸侯难安。

消息传出,夏国朝野一片愤慨。

但!

紧随周天子使者而来的,还有魏国,月国,章国等二十多个诸侯的使者。

他们似是早有约定,先后抵达夏国国都镐京。

他们旗帜鲜明地站在周天子一方,对夏国毁灭柔然宗庙的行为进行了强烈地谴责,并表示如果夏国不知悔改,周天子将会收回对夏国的一切册封。

简单地说,夏国被开除了周国的国籍。

这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他们可以不在乎周天子的威胁,但不能不在乎周天子和数十位诸侯的威胁。

如果真的和这么多诸侯闹翻,夏国可就真的不容于天下了。

未来......

艰难无比。

可总不能满足周天子和诸侯们的需求吧。

庄相国什么人,能随便处罚吗?

荒唐。

国君安更是在朝堂之上,怒斥周天子与诸侯的使者,双方说到兴起,差点当场打起来。

所幸夏国的朝臣还知道轻重,拉住了暴怒的国君安。

同时,他们对国君安又多了几分感动。

看看,看看,这就是我们夏国的君主,为了臣子,甚至愿意和周天子的使者干架。

这是何等的仁慈,这是何等的真诚。

当然,夸归夸,事情还是要办。

这事,咋办?

有人提议,未央身为玄冥军将领,跟随相国大人攻打柔然,是负责直接指挥军队的人。

此次柔然之事,相国定是不知晓,被未央这小人蒙蔽了。

所以,咱们严惩未央。

大家说,怎么样?

咳咳,这说法,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

相国家里那位柔然王后,怎么解释?

哎呀,什么王后,谁看到王后了,哪来的王后。

那只是未央这小人为了献媚相国,献上的柔然贵女。

咱们这次不是从柔然抢了,呸,带回来几千美女战利品嘛。

这么多美女,谁他妈知道哪个是王后。

你们想要找王后,自已去找。

哦,对了,有些已经被我们卖了。

卖哪里去了?

我他妈凭什么告诉你。

行行行,卖给奴隶贩子了,你自已去找吧。

总之,相国大人是好的,是清廉的,清白的,神圣的,只是未央这小人不知廉耻,不知礼法,犯下滔天大罪。

兄台说得好。

都怪未央这小人。

对,都怪未央,相国大人的清廉,圣洁,哪个不知晓。

请国君杀未央,以平天下怒。

请国君杀未央,以平天下怒。

满朝文武齐齐上奏。

未央脱下朝服,赤裸上身,自缚于朝堂之上,承认了一切罪行。

然而。

周天子与各路诸侯真正的目的可不是这个。

问罪是理由。

不是目的。

目的是搞垮夏国。

最起码要把庄相国撵走。

杀你一个未央,有个屁用啊。

你算什么东西,也能担下这份罪。

呵忒。

周天子与各路诸侯纷纷抗议,表示你们玩我啊,真当我们是傻子,不知道内情。

今天这事.......

不等周天子与各路诸侯的使者表达不满,张翰林终于站了出来。

他上书一封。

臣庄轩,本乃乡野布衣,性喜山林之幽,向无青云之壮志,亦不慕朝堂之尊荣。

年方十四,幸遇公子安,蒙其垂青,以厚礼相邀。臣感其殊遇,遂许以驱驰,自此踏入朝堂,历经世间之荣辱兴衰。

忆往昔,天下板荡,烽火四起,贼寇猖獗,苍生涂炭。

公子安心忧社稷,志在匡扶天下,以救万民于水火为已任。

臣感其知遇之恩,如鱼得水,遂披坚执锐,一心追随,不离不弃。

于战火纷飞之际,出入险境,几临绝境,亦未曾有过丝毫退缩与悔意。

经累岁苦战,终平贼寇之乱,使天下重归太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及公子安登基大宝,开创夏国之宏业,开启一代之盛世。臣荷蒙君上隆恩,得以执掌重权,主理变法革新之事。

十余载间,夙兴夜寐,不敢稍有懈怠。整饬吏治,选贤任能,罢黜庸碌之辈,使朝堂风气清正;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以厚民生;操演军士,强化武备,令边疆稳固安宁。

幸赖君上圣明,将士用命,夏国之师所向披靡,拓土千里,威名远扬,四方诸国,皆来归附。

然近日,臣因一时之失察,行事有谬,触怒天威,招致诸侯兴兵问罪,犯下弥天大错。

此皆臣之罪责,上负君上之厚爱,下累百姓之安宁。

臣自省已身,愧疚悔恨,纵死千次,亦难赎此罪。

今臣深知,此祸端皆由臣起,若因臣一人之过,致使夏国百姓饱受兵燹之苦,生灵涂炭,臣虽肝脑涂地,亦难辞其咎。

是以臣愿独担此责,恳请君上恩准,容臣归隐山林,远离朝堂是非之地。

自此杜门思过,以赎前愆。

臣去之后,伏望君上广纳贤才,亲贤臣,远小人,使朝纲整肃,政令畅行无阻。

祈愿夏国百姓,皆能和乐安康,共享太平之福,永享盛世之宁。

臣虽身处山林,亦将每日焚香祷告,日夜为君上祈福,为夏国之昌盛祷祝。

臣不胜惶恐之至,谨拜表以闻。

总结:这事啊,都是臣的错,臣愿意承担一切责任,请君上息怒,请天子宽恕夏国。

虽然国君安早已知晓张翰林的打算,但看到这封辞朝表,还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孤怎可如此绝情?

便是满朝文武,也不禁动容。

相国大人!

竟。

竟以一已之身,担下所有罪责。

这。

周天子与诸侯使者也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

面对主动请辞的张翰林,以及夏国满朝文武痛恨的眼神,周天子与诸侯的使者不免多了些许惧意。

他们不敢逼迫太甚,生怕不能活着离开夏国,纷纷表示。

相国识大体,懂进退,以已身平天下之怒,实乃古之未有的贤臣。

如果相国大人就此退去,我们也就不追究了。

以后啊,咱们还是一家人,都是周天子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相亲相爱的好兄弟。

国君安暴怒,大骂周天子。

对于张翰林的第一次请辞,他果断拒绝。

但第二天,张翰林再次上表请辞,希望国君安以天下为重,以国家为重。

这一次,国君安依旧拒绝。

第三天,张翰林第三次请辞,国君安哭着同意了请求。

掩面而泣,哭道:“寡人愧对相国,不能予高官厚禄,不能予显赫之身。”

“此次相国为天下请辞,寡人不得不应许。”

“但相国之恩隆重,寡人如何偿还,夏国如何偿还?”

“寡人不能予相国彼时荣耀,只望相国可得冥土之显赫。”

“传旨,征十万众,寻天下能工巧匠,以诸侯礼为相国敕造王陵。”

一时间,满朝文武,涕泗横流。

圣君啊。

贤臣啊。

相国与国君,真是,真是,呜呜~~~

周天子与诸侯使者也没有了意见。

都把人家赶走了。

王陵就王陵吧。

也不能逼得太紧。

得到满意的结果,周天子与诸侯的使者纷纷告辞。

此事,传遍天下。

一时,天下哗然,议论纷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