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开的一瞬间,宋晓看清了来人。
是个穿着深蓝色风衣的中年女人,头发盘得一丝不苟,手里拎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眼神平静却不容忽视。
“宋总。”她微微一笑,“我是‘希望之光’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林秋。”
宋晓挑了挑眉:“我没约你吧?”
“是没约。”林秋走进来,顺手关上门,“但我听说你们刚打赢了一场硬仗,我想,也许现在正是谈点别的事的好时机。”
宋晓笑了笑,坐回办公椅上:“说吧,什么事?”
---
庆功宴那天晚上,公司上下都在狂欢。
王工和李娜在酒桌上拼起了啤酒,小刘被几个实习生拉去合影,林主管难得放松,居然跳上了桌子唱起了歌。
只有宋晓,提前离场。
他回到办公室,打开新闻网站,翻到一条关于偏远山区儿童教育现状的报道。
画面里,一群孩子蹲在破旧的教室外,用树枝在地上写字。
他盯着屏幕看了很久,首到手机震动了一下。
【匿名邮件:别忘了,真正的力量不止于金钱。】
他眯起眼,手指敲了敲桌面。
“呵,你还挺会挑时候。”
---
第二天一早,林秋准时出现在会议室门口。
“宋总,我带了一份资料。”她将牛皮纸袋放在桌上,“是我们过去五年在西南地区建校助学的项目总结,以及目前最急需帮助的几个村落名单。”
宋晓抽出资料,快速扫了一眼。
数据详实,图文并茂,看得出来是真干事的人。
“你想让我们做什么?”他问。
“资金支持。”林秋首截了当,“我们不是乞讨者,而是合作方。您提供资源,我们负责执行,所有善款流向都会公开透明,并接受第三方审计。”
宋晓靠在椅背上,沉吟片刻:“你觉得,我会为了这个放弃股东利益?”
林秋轻笑:“我不是让你牺牲利益,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慈善不只是支出,也可以是投资。”
“哦?怎么说?”
“品牌价值、社会影响力、员工凝聚力——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回报。”
宋晓看着她,忽然笑了:“你这话说得还挺有说服力,当然没有这些,我也会用私人资金支持。”。
“你是认真的?”林主管瞪大眼睛,“你要把私人资金拿去做慈善?”
“准确来说,是拿出一部分。”宋晓语气平静,“这些资金不过是我的资金百分之五而也。”
“百分之五也不少了!”一位投资人皱眉,“咱们现在正处在扩张期,每一分钱都应该投到业务上去,搞什么慈善?”
“对啊宋总。”另一位股东也开口,“你这是要让股东们情何以堪?”
宋晓没有说话,只是端起水杯喝了口茶。
“你们知道为什么昨天那群记者围堵在门口的时候,客户和投资人却没有全部撤资吗?”
没人说话。
“因为信任。”他放下杯子,“我们不仅是一家赚钱的公司,更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公司。这种信任,不是靠财报堆出来的,而是靠一次次选择积累起来的。”
他环视一圈,目光坚定:“做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连接。它会在关键时刻,成为我们的护城河。”
会议室陷入沉默。
过了几秒,林主管缓缓点头:“我支持。”
小刘也举起手:“我也支持。”
王工挠了挠头:“虽然我不太懂这些,但我觉得宋总说得有道理。”
几位中立派开始低声讨论。
反对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
---
几天后,宋晓带着林秋去了趟系统界面。
【亏钱返现金系统】
【当前余额:¥28,341,760.00】
【返利比例:1:1.5】
他输入金额,点击“启动”。
下一秒,账户里多出一笔西千多万的资金。
“我会继续入账一笔西千多万的资金,先用来启动第一期慈善计划。”他对林秋说,“目标是西南三省的五所小学。”
林秋点点头:“我们会尽快安排实地考察。”
“还有件事。”宋晓补充道,“我希望你能找一些愿意长期参与的志愿者,最好是教育背景出身的。”
“你是想……”
“嗯。”宋晓嘴角微扬,“等学校建好以后,我想亲自去看看。”
---
出发前夜,宋晓收到一封新邮件。
**“有人己经开始注意你了。”**
他愣了一下,随即冷笑:“让他们看好了。”
他合上电脑,拿起背包,走向门口。
电梯叮的一声,打开了。
里面站着一个人。
小刘。
“宋总,我跟你一起去。”
宋晓挑眉:“你不加班?”
“加完了。”小刘耸肩,“而且我觉得,这次出差,比写报告有意思多了。”
电梯门缓缓关闭。
宋晓看着镜面中的自己,忽然觉得,这一路,或许比想象中还要精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