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缓缓合上,宋晓和小刘站在里面,谁都没说话。
过了几秒,小刘忽然开口:“宋总,你觉得这次去,会看到什么?”
宋晓笑了笑:“破房子、烂课桌、一群用树枝写字的孩子。”
“那你还去?”
“我就是从那种地方出来的。”他靠在电梯角落,语气轻快,“小时候我爸跟我说,人要记得自己是从哪来的。不然走得太远,连影子都找不着了。”
小刘没再说话,只是低头看着自己鞋尖,好像在想什么。
电梯“叮”地一声,停在一楼大堂。
两人走出公司大楼,阳光正烈,照得地面发亮。
林秋己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拎着一个拉杆箱,像是早就准备好了。
“你们倒是准时。”她笑着递过来两份文件,“这是第一站的学校资料,我己经联系好当地教育局的人,明天一早就能进村。”
宋晓接过文件,翻了两页:“你这效率,比我们财务部还高。”
林秋眨眨眼:“毕竟不是谁都像宋总那么有钱。”
宋晓一顿,随即笑出声来:“你可真敢说。”
小刘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刚想问,就被林秋一句话打断:“别问,问了你也听不懂。”
小刘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
回到办公室,宋晓刚坐下,手机就响了。
是投资人李总的电话。
接起来,那边语气冷淡:“宋总,听说你要动用私人财产做慈善?”
宋晓挑眉:“准确来说,是拿我财产的百分之五。”
“百分之五也不少了!”李总声音提高了一度,“你这是想要股东的钱也做慈善?”
宋晓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李总,咱们公司现在账面上有多少钱,你知道吧?”
“当然知道,而且宋总那么有钱……”
“那就对了。”宋晓打断他,“我不是在烧钱,是在布局。”
“布局?你告诉我,建几所小学能怎么布局?”
“品牌价值、社会影响力、员工凝聚力。”宋晓语气平静,“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李总沉默了几秒,才道:“你最好给我个交代。”
“没问题。”宋晓笑了笑,“等项目落地,数据说话。”
挂掉电话后,宋晓看向小刘:“记下来,明天会议议题:关于慈善项目的正式推进。”
小刘点头:“明白。”
---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己经坐满了人。
几位投资人早早到场,表情都不太好看。
林主管坐在一边,神情淡定,像没事人一样翻着手里的文件。
宋晓走进来时,气氛明显一沉。
他也没废话,首接打开投影仪,调出PPT。
“各位,这是我昨天晚上整理的数据。”他指着屏幕,“过去一年,我们在媒体曝光量提升了37%,客户满意度增长21%,员工主动离职率下降了40%。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品牌信任度的提升。”
一位投资人皱眉:“你说这些,跟做慈善有什么关系?”
“有。”宋晓点开下一页,“当我们被负面新闻攻击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撤资?因为大家相信我们不是一家只认钱的公司。这种信任,是建立在一次次选择上的。而慈善,正是最首接的选择。”
另一位投资人冷笑:“听起来挺高尚,但你有没有考虑过,一旦资金投入进去,回报周期有多长?”
“我不会指望短期回报。”宋晓点头,“但长期来看,它会成为我们的竞争优势。就像小米做社区,阿里做公益,腾讯搞科技扶贫——这不是情怀,而是战略。”
“战略?”投资人嗤笑,“你这是拿钱去买名声。”
“买名声也比买骂名强。”宋晓耸肩,“而且,我要买的不只是名声,还有人心。”
会议室一片沉默。
过了几秒,林主管开口了:“其实那天庆功宴,很多人都看到了。宋总提前离场,一个人回办公室看山区儿童报道。那一刻,我就觉得,人这一辈子不能只为了赚钱的,我们应该用赚到的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她顿了顿,继续道:“后来我也问了几个老员工,他们都说,愿意跟着这样的老板干下去。”
投资人们互相看了看,有人开始低声讨论。
这时,小刘突然站起来:“我支持宋总。”
众人一愣。
“我虽然只是个小员工,但我看得懂趋势。”小刘语气坚定,“现在年轻人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我们能在品牌形象上领先一步,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更强。”
投资人中有个中年男人皱眉:“你是哪个部门的?”
“行政部。”小刘答得干脆。
那人摇摇头:“你不该掺和这种事。”
“我只是说了我的想法。”小刘耸耸肩,“而且,我觉得这件事,不该只是管理层决定的。”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宋晓看着这群投资人,缓缓开口:“我可以承诺,每年公布一次项目进展,并设立专项监督机制。如果三年内看不到任何品牌或社会层面的收益,我们可以重新评估是否继续。”
投资人相互对视,终于有人点了点头:“行吧,我们同意试试。”
---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林秋走了进来。
“抱歉打扰一下。”她将一份文件递给宋晓,“刚刚接到消息,省里有个‘阳光助学’计划,希望我们作为主要资助方参与。他们愿意提供配套资源,包括政府渠道、宣传平台,以及一部分教师培训名额。”
宋晓翻开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
内容很吸引人。
不仅是资金支持,还包括品牌深度绑定,意味着公司LOGO会出现在所有相关物料上,甚至可能进入官方合作名单。
“这个项目,需要多少预算?”宋晓问。
“首期大概八百万左右。”林秋回答,“但他们希望我们能承担至少一半的资金。”
会议室气氛再次紧绷。
投资人些集体沉默。
“这部分属于额外预算。”宋晓语气平稳,“我会用自己的个人资金先行垫付,对于我来说小意思。”
“你疯了吧?”李总瞪眼,“你有那么多钱吗,能撑多久?”
宋晓笑了笑:“反正钱,你们不用担心,不差钱。”
这话一出,林主管忍不住笑了:“宋总,你真是说到做到。”
小刘也咧嘴一笑:“这话说得,听着就踏实。”
---
当天下午,宋晓召集了公益筹备组第一次会议。
小刘第一个报了名,还拉着行政部的小王一起来。
“我负责宣传策划。”小刘拍胸脯保证,“我认识几个自媒体朋友,可以帮忙推广。”
“我负责现场协调。”小王补充,“我去过几次乡村,熟悉那边的情况。”
林秋看着这两位年轻面孔,忍不住感慨:“你们公司的人,还挺有意思。”
宋晓笑了笑:“他们只是还没被现实磨平棱角。”
林秋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那你呢?”
宋晓没回答,只是低头看了眼手机。
屏幕上,一封新邮件正在闪烁:
**“有人己经开始注意你了。”**
他嘴角微扬,回复了一句:
“让他们看好了。”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面前的年轻人:“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会很忙。”
小刘咧嘴一笑:“没事,反正我周末也没约会。”
王工在一旁插话:“你哪来的周末?”
小刘挠头:“忘了,加班。”
宋晓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走吧,出发。”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椅子挪动的声音。
脚步声交错,气氛轻松却不失紧张。
宋晓走在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桌上的合同上。
他伸手拿起合同,转身走向门口。
下一秒,手机铃声响起。
他低头一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你想不想见见那个匿名邮箱背后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