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了良久,李承乾最终决定先不交出火药的制作之法。
他对自己的死活都不在意,但火药一物,确是苏氏李象等他在意之人的后路。
还有,他确实想在这最后一世,为后世多做一些事情。
但他无法确定,假如火药大批量的出现在大唐,对于后世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火药能带来和平,也可能带来战争。
但李世民难得服软,他还是决定给李世民一些东西。
“陛下,臣不能将那铁球制作之法交给你,并非是臣小气,而是此物牵扯太大,需要慎重再慎重,臣并不认为,目前是此物出现的好时机。”
李世民听闻这话,脸上真诚瞬间崩塌,就要发火。
合着朕跟你商量这么半天都白说了是吧!
李承乾抬眼瞥了一眼即将暴怒的李世民,接着说道:
“不过臣这里,有三物数策,虽说短期内,比不上火药的价值,但若从长远来看,不会逊色于火药!”
李世民脸色这才好转,心底浮现喜色。
他当真想要说一句:朕全都要!
得寸进尺的道理,小孩子都懂。
既然李承乾松口了,那李世民想着在劝一劝。
没准这小子一心软,就能连带那铁球,一并交出。
“承......”
似乎是看出了李世民心中所想,李承乾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冷冷开口道:
“如果没有其他事,陛下请回吧,五日后,遣宫人来我府上取即可,臣有些倦了。”
一开口就是疏离感拉满。
李世民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稍微思索,还是决定。
铁球的事不着急,既然开了这个头,那慢慢磨就是,不怕他不松口。
不过李世民心里总归还是有些恼怒。
逆子!你想要打发朕走,连想个好点的理由都不行吗?
还倦了,你明明刚睡醒好吧!
......
李承乾打算交给李世民的,三样东西分别是曲辕犁,活字印刷术,望远镜!
纵观华夏史,农耕技术上的变革,曲辕犁的出现首当其冲。
它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使操作更加灵活省力,是华夏农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
而活字印刷术,目前大唐己经有了成熟的纸张制造技术。
可这些技术无一例外,都垄断在世家大族手中,纸张的价格依然相对高昂。
再加上如今大唐依然是传统手抄书籍的制作方法。
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注定了书籍的价格不会便宜。
这就会出现,寒门学子买不起书,读不起书的情况。
而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它代替了传统手抄书的书籍制作方法,让书籍的成本更加低廉。
使有心学习的人,即使家境不是那么殷实,仍然有书可读!
只需要确保这项技术不落在世家大族手中。
可以预见的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一大批有识之士必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大唐再不缺能臣干吏!
......
最后就是望远镜。
既然玻璃都有了,望远镜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如何制作李承乾也不太清楚。
大致是使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排列组合,反正他只是给一个思路,具体还是要李世民那边自己琢磨。
此物主要作用于边关,能极大程度防止敌人突袭。
也可用于天文历法。
至于史诗级进阶玩法——显微镜,就看大唐有没有能人异士能搞出来了。
如若没有,那这项任务还是要交给自己来做。
......
李承乾这几日又提笔写了几篇策论。
竟让他重温了二十一世纪,在大学校园宿舍,抓耳挠腮,研究论文的那种感觉。
最后,几篇策论新鲜出炉。
《论边境互市对边关和平的深远影响》
《鼓励民间发明创造都有哪些好处?》
《高效率赈灾之以工代赈篇》
《增加粮产,只需要这三步》
西篇策论,从不同角度切入。
对边境,技术发展,增加粮食产能,赈灾等一系列问题,都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并重点强调这样做的好处。
结尾处还劝说李世民,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开拓海上贸易,鼓励渔业发展,鼓励商人们探索海洋。
海洋是蓝星上最大的宝库。
而且目前蓝星上几样高产作物,大部分都分布在南美洲。
如果能够带回来,那大唐的子民,将再也不会食不果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