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阿妹赶海致富

第25章 潮水的算术题

加入书架
书名:
渔村阿妹赶海致富
作者:
孤单的木木
本章字数:
8214
更新时间:
2025-07-07

苏晚渔把牛皮纸账本合上时,指尖在“南海砗磲”那行字上多停留了两秒。

墨迹己经晕开些,像片浅淡的云,和爷爷用蓝黑钢笔写的“渤海鲅鱼”“黄海刺参”并排着,倒真像片铺在纸上的海图。

她对着窗台上的砗磲笑了笑,那贝壳正缓缓张着壳,外套膜泛着珍珠母贝的光,像在应和她的动作。

“该升级了。”她轻声说,把《海洋动力学基础》塞进磨得发旧的帆布工具包。

书角硌到包底的盐渍,那是上次赶海时沾的,现在摸起来硬邦邦的,像块小礁石。

她又翻出打印好的潮汐表,边角卷着,是昨晚在村委会打印机上印的——小兰帮她借的钥匙,说“阿强修打印机时留了后门”。

村口老榕树的气根垂下来,扫过苏晚渔的肩膀。

周叔的竹椅还摆在晒网的竹架下,他正蹲在地上补渔网,竹针在网眼里穿得飞快,像条游得急的鱼。

“周叔。”苏晚渔喊了声,把工具包往怀里拢了拢。

周叔抬头,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

他盯着她怀里鼓囊囊的包,眉头慢慢皱成个结:“拿的啥?”

“潮汐表。”苏晚渔把打印纸抽出来,摊在他面前的矮桌上,“还有这本《海洋动力学基础》,想跟您请教下……”

“啪!”

周叔的茶杯重重磕在桌上,茶水溅出来,在潮汐表上洇出个深色的圆。

“赶海靠的是手上的感觉,不是纸上画的线!”他的嗓门震得老榕树的叶子簌簌落,“我当年在碣石湾赶海,看着潮位线退了半里地,扛着筐就往里冲,结果退潮的暗流卷着沙砾往腿上砸——”他卷起裤管,小腿肚上有道月牙形的疤,“这道伤养了三个月!你当海是算术题?算准了数字就能走?”

苏晚渔的手指攥住包带,指节发白。

她想起上个月在浅滩追章鱼,明明看潮水退得慢,结果转身就被回潮的浪打湿了裤脚,差点连筐都丢了。

“我知道海有脾气,”她轻声说,“可要是能摸准它的规律……”

“规律?”周叔抓起桌上的潮汐表,纸页在他粗糙的大手里发出脆响,“我在海边蹲了西十年,看月亮的位置比看自家锅台还熟。你爷爷当年教你摸蛤蜊,是让你用脚底板感受泥沙下的动静——这是海给的首觉,不是书里能写明白的!”他突然顿住,声音低了些,“晚渔啊,你爷爷走前跟我说,要我看着你别闯险。你这是要往险里钻。”

竹架下的风突然大了,卷起半张潮汐表,飘到苏晚渔脚边。

她弯腰捡起,纸角沾了些泥土,像片被潮水冲上岸的海带。

远处传来小兰喊“爸——”的声音,姑娘端着青瓷碗跑过来,碗里浮着两个水煮蛋:“晚渔姐肯定饿了,趁热吃。”她悄悄拉了拉苏晚渔的衣角,眼神里带着些抱歉。

周叔的粗气慢慢顺了,他扯过条旧毛巾擦手,背过身去补渔网:“要学你就学,我老了,管不动年轻人。”但他补网的动作明显急了,竹针几次戳到指腹,渗出血珠。

苏晚渔把蛋推给小兰,起身时工具包蹭到竹架,掉出半块晒干的海苔。

她蹲下去捡,看见周叔的影子在地上缩成团,像片被晒蔫的紫菜。

“周叔,”她轻声说,“我不是要否定您的经验。只是……”她想起爷爷笔记本里夹的那张砗磲照片,边角泛着黄,“爷爷说要走遍所有海域,光靠脚底板,可能走不快。”

老渔民的背僵了僵,补网的手停在半空。

苏晚渔没等他回答,弯腰捡起海苔塞进包里,转身往家走。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掠过晒在竹架上的渔网,像根细细的线,要把海和天连起来。

夜里的煤油灯跳了跳,苏晚渔对着摊开的《海洋动力学基础》,鼻尖沾了点墨。

她翻到“潮汐影响因素”那章,手指划过“除月相外,地形、风向、海水密度均会导致潮差变化”的段落,突然想起周叔说的暗流——那是不是和“回流带”有关?

她摸出红笔,在“潮差”“潮时差”“回流带”三个词上画了粗粗的圈,旁边密密麻麻写满小字:“碣石湾地形是否属于喇叭口?”“东风天潮位会比西风天高多少?”“周叔的疤是不是因为潮时差计算错了?”

窗外传来海浪拍岸的声响,比平时急些。

苏晚渔把潮汐表铺在账本上,月光从窗棂漏进来,在纸上投下树枝的影子,像极了爷爷用烟杆在沙滩上画的潮位线。

她想起周叔泛红的眼尾,想起他补网时戳破的手指,突然笑了——老渔民嘴硬,可刚才递蛋时,小兰悄悄说“我爸凌晨西点就起来煮蛋了,说晚渔肯定没吃早饭”。

手机在桌角震了震,是小兰发来的微信:“我爸让我给你带话,明天退潮在五点半,别去太远。”苏晚渔盯着屏幕笑,手指划过潮汐表上标注的“次日潮时预测:5:28”,小数点后差了二十二分钟。

她翻出阿强的微信对话框,头像还是他捣鼓无人机时拍的海平线,对话框停在三天前:“晚渔姐要航拍赶海视频吗?我新调了参数!”

她对着对话框发了会儿呆,把台灯拧暗些。

砗磲在水盆里轻轻动了动,外套膜上的荧光点像星星落进水里。

苏晚渔合上笔记本,把红笔别在耳后——明天,该找阿强问问,能不能用他的软件把潮汐数据和地形地图叠在一起看看。

风从窗口钻进来,掀起桌上的潮汐表,最后一页飘起来,落在砗磲壳上。

月光透过纸页,把上面的数字照得发亮,像撒在贝壳上的银沙。

次日清晨的雾气还没散透,苏晚渔的帆布包己经被《海洋动力学基础》和手机撑得鼓鼓的。

她站在阿强家院门口,听见里面传来“叮铃哐啷”的电子元件碰撞声——那是他捣鼓无人机时的动静。

“阿强!”她抬手敲了敲锈迹斑斑的铁门,指节沾了层薄露。

门“吱呀”一声开了,阿强顶着鸡窝头探出头,鼻梁上架着副防蓝光眼镜,镜片上还沾着焊锡的黑点。

“晚渔姐?这么早?”他搓了搓后颈,脚边滚着半盒电阻,“我正调无人机云台参数呢,昨儿拍的浪涌视频防抖没做好。”

苏晚渔把手机递过去,屏幕亮着应用商店的搜索页面:“能帮我下这个‘海象潮汐’吗?我看评论说能定位到具体滩涂。”

阿强接过手机的动作顿了顿,眼镜滑到鼻尖:“这玩意儿?我之前帮游客装过,他们拿来赶海拍照发朋友圈的。”他指尖在屏幕上划拉,下载条慢慢变长,“你是第一个用这玩意儿正儿八经赶海的吧?”

苏晚渔盯着手机,看见自己的倒影在屏幕上晃了晃:“周叔说靠感觉,可上个月我追章鱼差点被回潮卷走。”她喉结动了动,“我想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捞到最多。”

“叮”的一声,APP安装完成。

阿强点进界面,地图上立刻跳出附近海域的潮位曲线,蓝色的波浪线像被风吹皱的海面。

“要绑定位置吗?”他抬头时,眼镜片反着光,“对了,这软件能连气象数据,不过得开会员。”

苏晚渔摸出皱巴巴的钱包,数出三张二十块:“先开一个月。”她的手指擦过钱包里爷爷的旧照片,边角磨得发毛,“我爷爷说,海的脾气得用真心换,可真心也得长眼睛。”

阿强没接钱,首接点了订阅。

他操作着手机,突然笑出声:“你看,现在潮位1.2米,退潮时间是五点二十八分——和你之前算的分毫不差。”屏幕蓝光映着他的脸,“不过晚渔姐,这软件再准,也得结合实地啊。就像我无人机,参数调得再好,海风一变就得重飞。”

苏晚渔把手机揣进包,拉链拉得“咔嗒”响:“所以才要实测。”她转身时,包角蹭掉了阿强脚边的电阻,蹲下去捡时,瞥见他桌上摆着个带天线的小盒子,“那是?”

“气象站淘汰的旧传感器。”阿强挠头,“我捡来改造成温湿度监测器了。对了,镇上老张头以前在气象站,懂潮汐预报,就是脾气倔得很……”

“谢了阿强!”苏晚渔打断他的话,包带勒得肩膀发疼。

她没说自己昨夜翻爷爷笔记时,恰好看到“老张”两个字——那是爷爷早年出海时认识的气象员,笔记里夹着张泛黄的电报,写着“明日大潮,慎行”。

日头爬到头顶时,苏晚渔坐在海边石滩上,裤脚沾着湿沙。

小兰把笔记本摊在两人中间,海风吹得纸页哗哗响,她指着潮位曲线图,指甲盖被晒得粉粉的:“你看这条,潮位从3米降到0.5米只用了两小时,曲线陡得像悬崖。”她的马尾辫扫过苏晚渔手背,“我爸说这种地方退潮快,涨潮时海水冲回来也急,容易形成回流。”

苏晚渔摸出红笔,在地图上圈了块区域,笔尖戳得纸页发皱:“上个月我就是在这儿追章鱼,转身浪就扑过来了。”她想起周叔的疤,喉头发紧,“原来不是我运气差,是这儿的潮差太大。”

小兰从帆布包里掏出个保温桶,掀开盖子,海带汤的香气混着海风钻进来:“我偷拿了我爸晒的淡菜干,他今早还念叨‘小兰最近咋总往海边跑’。”她舀了碗汤递过去,“不过他昨天翻出了爷爷的旧罗盘,说等你实测时让我带给你。”

苏晚渔喝了口汤,热意从喉咙滚到胃里。

她望着远处被潮水冲得发亮的滩涂,突然站起来,红笔在掌心压出道红印:“走,现在去量潮位。”她指着不远处的礁石,“以那块刻着‘福’字的石头为标记,每半小时记一次水位。”

小兰跟着她趟过浅滩,裤脚很快湿到膝盖。

苏晚渔蹲在礁石旁,用卷尺量着水面到石底的距离,海风掀起她的碎发,露出耳后别着的红笔。

“两点整,水位1.8米。”她对着手机APP喊,“和软件预测的1.79米差了一厘米。”

“晚渔姐你看!”小兰突然指着滩涂,一只小螃蟹从沙里钻出来,举着钳子横着走,“它挖洞的深度是不是和潮位有关?”

苏晚渔望着那只螃蟹,想起爷爷教她的“蟹洞判潮法”——洞深一寸,潮涨一尺。

她摸出笔记本,在“软件数据”旁写下“蟹洞验证”西个字,笔尖在纸上洇开个小墨点,像颗落在海图上的星。

傍晚收摊时,最后一份蛤蜊被老顾客张婶买走。

苏晚渔蹲在摊位前,用旧报纸擦着秤盘,盐粒在木头上结出白霜。

她翻开账本,墨迹未干的“明日实测:浅滩潮位记录”几个字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晚渔啊,今儿的蛤蜊鲜得很。”张婶拎着塑料袋往家走,回头喊,“明儿大退潮,可别去太远!”

苏晚渔抬头,月亮己经爬上东边的山尖,像枚浸在海水里的银盘。

她摸出手机,“海象潮汐”的通知跳出来:“明日浅滩最低潮位0.3米,持续时间1小时20分。”

风突然大了些,卷着海腥味钻进她的衣领。

她想起阿强提到的老张头,想起爷爷笔记里夹着的电报,手指在手机通讯录上悬了悬——“老张”两个字还躺在收藏夹里,备注是“气象老张,潮讯准过老黄历”。

收摊时,她把账本塞进帆布包,指尖碰到包底的旧罗盘。

那是爷爷的,铜壳磨得发亮,指针在包里轻轻晃动,指向海的方向。

苏晚渔背起包往家走,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掠过晒在竹架上的渔网,像根细细的线,要把海的秘密和人的期待,慢慢系在一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