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春深记

第44章 谁在梦里唤我名

加入书架
书名:
檐下春深记
作者:
芋泥年糕
本章字数:
3070
更新时间:
2025-06-04

讲座结束第三天,简晴在给逝者整理遗容时手抖了三次。

李师傅递来棉签,没说话。

她盯着镜子里自己眼下的青影——这三天她没睡过整觉,每次闭眼就看见母亲站在檐下,白衣被风掀起一角,嘴唇动着却发不出声。

像老式磁带卡了带,“沙沙”响着,只剩一片模糊的口型。

“简小姐又做噩梦了?”殡仪馆前台小妹端来热豆浆,“昨儿林先生来送酸梅汤,见你趴在更衣室桌上,说你眼皮首跳。”

简晴捏着纸杯,杯壁的热度透过指缝渗进来。

林少安确实来过,她记得他蹲在她面前,用调羹搅着酸梅汤说“糖放多了,甜得发苦”,可她当时太困,只含糊应了句“不苦”。

当晚她抱着母亲的信坐在客厅。

简守仁端来姜茶,玻璃杯底磕在茶几上轻响:“你妈生前最怕我熬夜,说灯油熬干了,人就没精神。”他搓搓手,“要不...找小林聊聊?那孩子心细。”

第西日清晨,林少安的电动车停在殡仪馆门口。

他拎着保温桶,桶盖掀开是浮着桂花的酒酿圆子:“王主任说你上周调解张奶奶家矛盾时,盯着人家遗照看了十分钟。”他舀起一颗圆子吹了吹,“你总说入殓师是帮活人完成告别,可简晴,你自己呢?”

简晴咬着圆子,甜汤烫得舌尖发麻。

她突然想起母亲信里写“没被好好记住”,可她连母亲的声音都快记不清了。

“试试你教家属的仪式?”林少安把保温桶推近,“给你自己做场私人告别。”

老宅的檐下堆满简晴搬来的东西。

母亲的日记本摊开在藤编篮里,画稿上的紫藤花被压得平整,那封浸过泪的信摆在最上面。

简守仁蹲在台阶上擦蜡烛,火柴“嗤”地亮起:“你妈以前总说,蜡烛要擦得锃亮,光才照得远。”

“爸。”简晴递过烛台,“你不用帮忙。”

“我帮你摆椅子。”简守仁扛起老榆木椅,椅腿刮过青砖地,“当年你妈在这儿给你织毛衣,说等你嫁人的时候...咳,当入殓师也成,坐这儿歇脚的人,都该被好好看着。”

月亮爬上东墙时,檐下点起六支蜡烛。

简晴跪在蒲团上,火光在她脸上跳:“妈妈,谢谢你教我温柔地面对死亡。现在,让我学着温柔地告别你。”

风掀起日记本的纸页,沙沙响。

这晚她又梦见母亲。

这次不是模糊的白影,母亲站在紫藤花下,发梢沾着星子,眼睛亮得像她给逝者擦拭过的瞳孔:“你己经比我勇敢多了。”声音轻得像春夜的雨,“别害怕走得远,我会在你看得见的地方。”

简晴想伸手,母亲却笑了:“该醒了,晴晴。”

她是被阳光烫醒的。

紫藤花串垂在窗沿,每片花瓣都镀着金。

枕头边的信上,“被记得”三个字被阳光照得发亮。

她摸了摸脸,眼泪是热的,可嘴角怎么都压不下来。

刘老师的电话来得正好。

老年大学的座机号显示在屏幕上,她声音像浸了蜜:“简小姐,我想把你昨晚的仪式改编成‘家庭创伤疗愈课’。”停顿两秒,“很多人不敢面对失去,是因为没学会怎么好好告别——你教会了我们,这是另一种开始。”

简晴握着手机走到客厅。

简守仁正对着老照片抹桌子,相框里是母亲穿红毛衣的样子。

他听见动静,手忙脚乱藏起茶几底下的名单:“那什么...你妈以前带的学生,我联系了几个。明儿来家里喝茶,说说他们记忆里的王老师。”他吸吸鼻子,“我想让她知道,她不仅是我妻子,更是很多人心里的光。”

简晴蹲下来看名单。

泛黄的纸上写着“陈建国 83年学生”“李梅 85年课代表”,字迹是父亲特有的工整小楷。

她抬头时,简守仁正盯着母亲的照片笑,眼角的泪没擦,在阳光下闪。

快递员的敲门声打断了这一切。

“简小姐,省外寄来的。”穿制服的小伙子递过牛皮纸信封,“对方说别急着拆,等你准备好。”

简晴捏着信封。

邮戳上的地址她没去过,可指尖触到信封背面凸起的纹路——像是紫藤花的暗纹。

她把信封放在母亲的信旁边。

窗外的紫藤在风里摇晃,像谁在轻轻招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