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跪地谢恩,心中感慨万千。从一个被家族众人看不起的废物,到如今在全国选拔大会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亲点的翰林学士,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林羽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更为复杂的朝堂局势和重重挑战。
入职翰林院后,林羽立刻投入到工作中。翰林院乃大楚王朝的文化与政治核心机构之一,汇聚了众多饱学之士,他们不仅负责起草诏令、编纂史书,还时常参与朝廷重大事务的讨论与谋划。林羽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很快在翰林院中崭露头角。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羽的迅速崛起,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与不满。其中,以礼部侍郎王启为首的一派势力,对林羽尤为忌惮。王启此人,在朝中党羽众多,一向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是官场腐败的典型代表。林羽在选拔大会上提出的整治腐败等主张,无疑触动了他的利益。
一日,林羽在翰林院整理典籍时,王启带着几个手下不请自来。王启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林学士,听闻你在选拔大会上大放异彩,如今又在这翰林院中颇受赞誉,可真是前途无量啊。”
林羽心中明白王启来意不善,但他神色平静,拱手回应道:“王侍郎过奖了,林羽不过是尽自己所能为朝廷效力罢了。”
王启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说:“哼,为朝廷效力?我看你是想出风头,乱了朝堂规矩吧。你提出的那些改革之策,看似有理,实则不过是纸上谈兵,若真按你说的做,恐怕会搅得朝堂大乱。”
林羽心中恼怒,但依然保持着克制,说道:“王侍郎,如今大楚王朝内忧外患,若不改革,如何中兴?我所提之策,皆是经过深思熟虑,旨在解决当下实际问题。”
王启身旁一个手下见状,跳出来喝道:“大胆林羽,竟敢与王侍郎顶嘴,你可知王侍郎在朝中威望极高,岂是你这初出茅庐的小子能比的!”
林羽目光冷峻地看向那人,说道:“在其位,谋其政。我只知一心为朝廷和百姓着想,而非阿谀奉承,攀附权贵。”
王启脸色铁青,他没想到林羽竟敢如此强硬地回应他。他恶狠狠地说道:“林羽,你别太得意,这朝堂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若识趣,就别再提那些所谓的改革,否则,有你好看的!”说罢,带着手下拂袖而去。
林羽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忖,看来自己在朝堂上的斗争己经开始了。但他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为了推动改革,林羽决定先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他利用翰林院的资源,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官场腐败、民生疾苦以及军事边防等方面的资料,写成奏折,呈递给皇帝。皇帝对林羽的勤勉和用心十分赞赏,多次在朝堂上对他加以表扬。
这让王启等人更加嫉恨林羽,他们开始在朝堂上联合其他官员,对林羽的奏折进行百般刁难,要么说其内容不实,要么指责林羽危言耸听。面对这些阻力,林羽并未气馁,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用详实的数据和事实,反驳那些反对者的言论。
在一次朝会上,针对林羽提出的整治官场腐败的监察制度改革方案,王启带头反对,说道:“陛下,林羽所提之监察制度,看似公正,实则会让朝廷官员人人自危,不利于朝廷的稳定。而且,建立新的监察机构,必然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如今国家本就财政紧张,此举实在不妥。”
其他附和王启的官员也纷纷点头称是。林羽站出来,从容说道:“陛下,王侍郎所言差矣。官场腐败己严重影响朝廷公信力和国家发展,若不整治,才是真正的不稳定因素。至于耗费财力物力,新的监察机构虽需一定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其对遏制腐败、节省国家开支的作用不可估量。而且,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现有机构,合理调配资源,尽量减少额外的财政负担。”
皇帝听了双方的辩论,陷入沉思。最终,皇帝表示此事关系重大,需再做商议。林羽明白,这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