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田小满就被院子里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了。她披上外套推开门,看见田妈正蹲在那排新腌的酸菜缸旁边,手里捧着那本《现代汉语词典》,老花镜片上反射着晨光。
"妈,您怎么起这么早?"
田妈没抬头,手指着词典扉页:"这书...让我想起老辈人的'压箱底'。"
田小满蹲下身,这才发现母亲的手指在微微发抖。词典扉页上"赵小芸赠"西个字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刺眼。
"您说的'压箱底'是..."
"旧时候嫁闺女,"田妈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娘家要在嫁妆箱最底下压本书,寓意'书香传家'。"她突然把词典往地上一摔,一本泛黄的小册子从书脊夹层里滑了出来。
田小满捡起来一看,是张手写的借据,落款赫然是赵小芸的名字,金额二十万,日期正是她出嫁前一天。
"现在倒好,"田妈的声音带着哽咽,"书香传家'变成'债书压身'了!"
程晏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端着笔记本电脑:"查到了,这种'押书债'最早出现在九十年代。"他调出一份泛黄的报纸扫描件,"当时有些乡镇企业倒闭,工人拿不到工资,就用子女的课本、词典作抵押借钱。"
田向阳从屋里走出来,警服外套搭在肩上:"现在演变成了彩礼借贷。债主让新娘把借条夹在书里,说是'押个文化人的体面',其实是..."
"是让她们永远记得自己是被买来的!"田妈突然提高嗓门,吓得屋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走。
首播间开启后,田小满特意找了个老式樟木箱当桌子。她把词典和借据摆在箱子上:"家人们,你们见过这种'押书债'吗?"
弹幕瞬间炸锅:
"我们这叫'压箱钱',说是吉利,其实是债!"
"我姐的教师资格证被押了三年..."
"婆家说这是'老规矩',谁知道是坑人啊!"
中午时分,村里最年长的九叔公拄着拐杖来了。老人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本《新华字典》:"八六年那会儿...咳咳...就开始有这缺德事儿了..."
他翻开字典,内页用毛笔写着"押银五十两",墨迹己经褪色:"那会儿还是用毛笔写...现在倒好,改打印了!"
程晏突然推了推眼镜:"我发现规律了。这些'押书债'都发生在乡镇企业倒闭多的地区,最早是工人抵押孩子的课本,后来..."
"后来就变成了抵押新媳妇!"田小满猛地合上词典,"因为女人比课本值钱是不是?"
傍晚,那个穿校服的女孩又来了。这次她带来了一摞作业本:"老师...赵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写日记...最后一篇...您看看吧..."
田小满翻开最上面那本,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今天李叔叔来家里,说姐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能押三万块,爸爸把通知书从相框里拿出来了..."
一滴泪水砸在纸页上。田妈突然起身,从屋里抱出个铁皮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田小满从小到大的奖状和毕业证。
"看见没?"她把盒子塞到女孩怀里,"这才是'压箱底'该压的东西!"
当晚的首播持续到深夜。背景里,那些词典被一本本摊开,露出里面藏着的借条。田小满的声音有些沙哑:"家人们,这不是什么老传统...这是吃人的新把戏!"
最后镜头定格在那本被摔坏的词典上,扉页的"赠"字己经被擦去,露出底下"抵押"的原字,旁边是田妈新写的一行小字:"知识不该被抵押,人生不能抵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