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三国之武魂召唤

第一百五十三章 袁氏族地

加入书架
书名:
超凡三国之武魂召唤
作者:
阿东正传
本章字数:
4396
更新时间:
2025-05-26

“拜见大将军........”

当袁术率领着他的队伍逐渐接近汝阳县城时,道路两旁早己挤满了前来迎接的人群,显得十分热闹,此起彼伏的拜见问好声更是不绝于耳。

这突如其来的盛大欢迎场面,让袁术感到十分惊讶。

他原本对抵达汝阳后的情景有所设想,但眼前的这一幕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

终于,队伍抵达了县城门口。

袁术定睛一看,只见汝南郡太守、汝阳县县令以及袁懿、袁仁等一干人等都己恭恭敬敬地站立在大门前,恭候着他这位大将军的驾临。

袁术留意到,袁懿和袁仁二人站在人群的正中央,而汝南郡太守和汝阳县县令则稍稍靠后一些。

再往后,则是众多的袁氏子弟和当地的官吏们。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站在袁懿和袁仁中间的那道矮小身影。

这道矮小的身影不是别人,正是他袁术的儿子,只有十来岁的袁耀。

袁术轻盈地跃下马背,稳稳地站在地上。

他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走向前方的人群,整个看起来显得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走到众人面前,袁术停住脚步,开始与他们一一打招呼,并且简单的寒暄几句。

太守和县令见到袁术,脸上都露出恭敬的神色。他们深知袁术的身份和地位,更明白自己与袁家的关系。

太守和县令们都是袁氏门生,从最初的举孝廉开始,他们的仕途之路就完全由袁家所安排。

他们先是对袁太傅的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接着他们又向袁术恭贺他在洛阳的一切顺利,对大将军的所作所为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叹。

最后太守和县令又大表忠心,信誓旦旦地表示。

只要大将军或袁家有任何需要,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全力以赴。

他们的话语充满了真诚,就生怕大将军不信任他们似的。

袁懿和袁仁也在一旁附和着,他们告诉袁术。

墓地己经修建完成,当地的官吏们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甚至连太守都亲自来到汝阳,以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现在只剩下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以让父亲入土为安了。

说着说着,袁术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地走向袁家老宅。

这座老宅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每年都会得到精心的修缮,所以整个院子看上去依然崭新如初。

然而,与院子的崭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的袁家老宅被装饰成了一片洁白。

白色的布幔挂满了屋檐和门窗,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所有的袁氏子弟们也都身着孝服,默默地站在院子里,他们的脸上都流露出悲痛和哀伤。

就连袁术自己,一路上也都是头戴孝巾。

袁术与众人一同进入厅堂后,众人纷纷落座,开始商议黄道吉时。

然而,这所谓的黄道吉时,其实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因为只要有人愿意,完全可以把坏日子说成好日子,同样也能把好日子说成坏日子,这无非就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而己。

而此时此刻,袁术恰好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他原本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将更多的袁氏门生召回身边。

毕竟袁家在当时可是名门望族,门生众多。

然而,时间紧迫,他不能在洛阳之外耽搁太久,更不能在汝阳浪费太多时间。

之后经过一番简短的讨论,好日子很快就被确定下来,就在三日之后。

不过袁术还是有想到要招一个人回来,而这个人就是袁绍。

他当即就派人去往冀州通知袁绍,让他赶紧回来祭奠。

他当然知道袁绍是不可能回来的,但这都不重要。

只要你袁绍不来,那就是你不孝,之后在收拾你的时候,也能显得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袁绍的声望。

要知道袁绍在最开始出名的时候,就是因为服丧礼,服了三年又三年。

到时候就让你袁绍成也服丧,败也服丧。

此时,太阳己经渐渐西沉,夜幕即将降临。

袁术转头对太守和县令说道:“今日己晚,有何事明日再议吧,二位可先回去歇息。”

太守和县令闻言,赶忙起身告辞。

袁术随后又吩咐其他随行之人各自回房休息。

不一会儿,厅堂内便只剩下了袁术和他的儿子袁耀。

袁耀年纪尚小,不过十来岁,但不愧是大家族里养出来的,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己经培养出了一股贵族气质。

也许是因为他们己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让袁耀感到有些不自在。

亦或是袁术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得袁耀一时间难以适应。

总之站在一旁的袁耀显得格外拘谨,他低着头,双手不自觉地摆弄着衣角,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打破这尴尬的局面。

“耀儿,过来靠近一些........”

袁术注意到了袁耀的局促,他微笑着向袁耀招了招手,声音温和地说道。

“是,父亲。”

袁耀听到袁术的呼唤,如蒙大赦般地抬起头,连忙拱手向袁术行了一礼。

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迈步走到距离袁术两步远的地方停下。

袁术看着眼前这个略显青涩的少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他从未有过儿子,对于这个突然出现在的便宜儿子,他其实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与他相处。

然而,有一点袁术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他需要为袁耀找一个合适的老师。

嗯.........找一个老师恐怕还不够,得多找几个才行。

毕竟,袁耀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就算是抛开琴棋书画不谈,但君子六艺可是一项都不能少。

袁术深知,一个王朝能否长久延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代君主的能力和素质。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些能够传承两百年以上的王朝,其第二代君主往往都是非常出色的。

历史上二世而亡的朝代,可不在少数。

袁术没想过什么千秋万代,但至少也不能二世而亡。

因此,他绝不能让袁耀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