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逸尘成功伏击北狄骚扰小队后,边境暂时恢复了平静,但这种平静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暗藏着令人不安的气息。
雁门关内,苏烈与楚凌轩就下一步的防御策略展开了深入商讨。苏烈摊开军事地图,指着上面的山川地势,神情严肃地说道:“太子殿下,北狄此次遭挫,定会卷土重来,且规模可能更大。我们需加强雁门关周边的防御,尤其是这些山谷要道,绝不能再让敌军轻易穿插进来。”
楚凌轩微微点头,目光在地图上扫过,心中却在盘算着自己的心思。他表面上应和道:“苏将军所言极是。只是这防御工事的加固与兵力调配,还需从长计议,务必做到万无一失。”然而,他内心却想着如何利用这次防御部署,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同时打压苏家的威望。
两人商议决定,从雁门关守军里抽调部分兵力,在周边山谷要道设置据点,形成一道紧密的防线。每个据点安排精锐弓箭手和长枪兵驻守,相互呼应,一旦有敌军来袭,能够迅速传递消息并组织抵抗。同时,加强对关城本身防御设施的修缮与升级,加厚城墙,增设投石车与弩炮等重型武器。
苏逸尘在边境完成巡逻任务后,回到雁门关。他向苏烈和楚凌轩详细汇报了战斗经过以及从敌军处缴获的情报。苏逸尘说道:“此次伏击虽有收获,但孩儿发现北狄的骚扰战术极为灵活,且他们对周边地形十分熟悉。我们在加强防御的同时,也需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部署。”
苏烈赞同地点点头:“尘儿,你说得对。但主动出击也不能盲目,需制定详细的计划。我们要先摸清楚敌军的集结地点和行动规律,才能一击必中。”
楚凌轩在一旁听着,心中却暗自冷笑。他觉得苏逸尘此举是在抢功,便阴阳怪气地说道:“苏公子,主动出击谈何容易。万一有个闪失,不但损兵折将,还可能让敌军找到破绽,长驱首入。”
苏逸尘看了楚凌轩一眼,平静地说道:“太子殿下,战争本就充满风险,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计划周全,情报准确,主动出击能极大地打击敌军士气,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苏烈见两人意见不合,赶忙打圆场:“两位都先别急。我们可先派侦察兵进一步收集情报,等摸清敌军底细后,再做定夺。”
然而,此时的局势并没有给他们太多准备时间。呼韩邪单于得知骚扰小队全军覆没后,怒不可遏。他决定不再小打小闹,而是集结北狄与剩余联盟部落的主力,对雁门关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突袭,妄图一举攻破防线。
北狄军队在夜色的掩护下,秘密行军,向着雁门关逼近。他们绕过了大楚军队常规的侦察路线,选择了一条更为隐蔽的山间小道。这条小道崎岖难行,但为了达成突袭的目的,呼韩邪单于不惜一切代价。
与此同时,在大楚京城,楚宣帝派往其他小部落的使者们也在加紧活动。他们试图说服更多部落脱离北狄联盟,但北狄方面也察觉到了大楚的意图,对这些小部落加强了监视与威逼。一时间,双方的外交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北狄大军如鬼魅般出现在雁门关外。哨兵发现敌军时,己经来不及发出完整的警报。苏烈在睡梦中被喊杀声惊醒,他迅速披挂上阵,登上城楼。只见城下敌军如潮水般涌来,火把照亮了夜空,喊杀声震耳欲聋。
“敌军来袭!快,组织防御!”苏烈大声下达命令。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迅速奔向各自的岗位。弓箭手们匆忙搭弓射箭,投石车和弩炮也开始发动攻击,但由于事发突然,防御显得有些慌乱。
楚凌轩也匆忙赶到城楼,他看到如此危急的局面,心中有些慌乱,但又强装镇定。他对苏烈说道:“苏将军,敌军来势汹汹,这可如何是好?”
苏烈沉着应对:“太子殿下莫慌。传我军令,让士兵们稳住阵脚,不要慌乱。加强城门防御,集中火力攻击敌军攻城部队。”
苏逸尘得知敌军来袭后,立刻率领他的骑兵队伍赶来支援。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长枪挥舞,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在他的带领下,骑兵们如同一把利刃,在敌军阵中来回穿插,暂时打乱了敌军的进攻节奏。
然而,北狄军队此次准备充分,他们很快调整战术。呼韩邪单于亲自指挥,派出精锐骑兵冲击苏逸尘的骑兵队伍,同时加大对城门和城墙的攻击力度。攻城云梯如林立般架设在城墙上,北狄士兵们顺着云梯疯狂攀爬。
城楼上,大楚士兵们拼死抵抗,用长枪、石块、热油等击退攀爬的敌军。但敌军人数众多,源源不断地涌上来,局势愈发危急。苏烈看着形势严峻,心中明白,若不尽快想出对策,雁门关恐有失陷之危。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忙跑来,向苏烈报告:“将军,我们的投石车和弩炮数量有限,弹药也快用完了!”苏烈眉头紧皱,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他迅速思考着应对之策,目光扫过战场,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苏烈对身旁的将领说道:“传我命令,让士兵们准备火把,多收集易燃之物。等敌军靠近,将这些东西扔下去,点火焚烧,阻止他们攻城。”
与此同时,苏逸尘在敌阵中陷入苦战。北狄的精锐骑兵死死缠住他的队伍,试图将他们分割包围。苏逸尘深知不能恋战,他大声呼喊:“兄弟们,跟我冲出去,不要被他们围住!”骑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奋力突围。
经过一番苦战,苏逸尘终于带领骑兵突出重围,撤回城楼下。他看到城墙上的危急情况,心中焦急万分。他抬头望向城楼,对苏烈喊道:“父亲,让我带一队人从侧翼攻击敌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苏烈犹豫了一下,此时城中兵力本就紧张,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点头道:“尘儿,你要小心!我会让城墙上的弓箭手掩护你。”
苏逸尘迅速挑选了一支敢死队,打开城门,再次冲向敌军。他们从侧翼发起攻击,喊杀声吸引了部分敌军的注意力。城墙上的弓箭手趁机加大射击力度,一时间,敌军阵脚大乱。
然而,呼韩邪单于很快察觉到了苏逸尘的意图。他调遣更多骑兵对付苏逸尘的敢死队,同时命令攻城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攻破城门。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远方突然传来一阵嘹亮的号角声。苏烈心中一喜,难道是援军到了?他极目远眺,只见一支打着大楚旗号的军队如闪电般杀来。原来是楚宣帝得知边关危急,提前派出的一支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赶来支援。
呼韩邪单于见势不妙,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再继续进攻下去,很可能陷入大楚军队的包围。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撤军。北狄军队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
雁门关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战暂时结束,但苏烈父子和楚凌轩都清楚,这只是北狄更大规模进攻的前奏。他们必须尽快整顿军队,加强防御,同时想办法应对北狄的联盟以及内部潜在的危机。
战斗结束后,苏烈、苏逸尘和楚凌轩聚在营帐内。苏烈脸色凝重地说道:“此次敌军突袭,我们虽侥幸守住雁门关,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我们的情报收集工作还是不够到位,防御体系也存在漏洞。”
苏逸尘点头道:“父亲,孩儿认为我们应重新规划侦察路线,增加侦察频次,务必及时掌握敌军动向。同时,加强与周边百姓的联系,他们或许能提供有用的情报。”
楚凌轩在一旁沉思片刻后说道:“苏将军父子所言有理。另外,我们也需加强内部管理,防止有奸细泄露情报。此次敌军能如此悄无声息地逼近,说不定内部有人通风报信。”
苏烈心中一凛,他深知楚凌轩这话意有所指。但此时大敌当前,他不想在内部引发不必要的纷争。他说道:“太子殿下提醒得是。我们会加强内部清查,确保军队的纯洁性。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恢复防御工事,补充军备,应对敌军下一次的进攻。”
三人商议决定,一方面加强情报收集与内部清查,另一方面加快防御工事的修复与升级,同时等待楚宣帝后续的支援与指示。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战争己经引发了各方势力的连锁反应,朝堂之上也因此掀起了一阵波澜。一些大臣对苏烈父子的指挥能力产生质疑,认为他们未能有效防范敌军突袭,要求楚宣帝追究责任。而另一些大臣则力挺苏烈父子,认为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守住雁门关,实属不易。楚宣帝面对朝堂上的争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必须在稳定军心、民心的同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边关局势。而在北狄营地,呼韩邪单于也在总结此次进攻的得失。他意识到大楚的防御并非轻易可破,于是决定调整战略,进一步巩固联盟,同时与大楚周边的其他势力暗中接触,试图形成更大的包围圈,对大楚施加更大的压力。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大楚与北狄之间的命运,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