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内忧渐弭 外患又至
在苏烈的精心部署下,大楚国内的剿匪行动如秋风扫落叶般顺利推进。山贼们原本各自为战,虽在楼兰国的煽动下暂时联合,但面对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大楚军队,他们的抵抗显得不堪一击。
苏烈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每收复一处山贼盘踞之地,便立刻安抚当地百姓,恢复地方秩序。他深知,这些山贼能在各地兴风作浪,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百姓生活困苦、对朝廷不满的情绪。因此,他不仅派遣军队清剿山贼,还安排官员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在一次围剿行动中,苏烈得知一股山贼的首领与楼兰国内应联系紧密,且掌握着重要情报。他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设下重重埋伏,将这股山贼一举歼灭,并成功活捉了山贼首领。经过一番审讯,山贼首领交代了与楼兰国内应勾结的详细情况,包括内应在大楚朝廷中的分布、传递情报的方式以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苏烈根据这些线索,顺藤摸瓜,迅速展开行动。他与楚宣帝派出的密探紧密合作,在京城和各地揪出了一批与楼兰国勾结的官员和势力。这些人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则是心怀异志,妄图借助楼兰国的力量谋取私利。楚宣帝得知后,龙颜大怒,下令将这些叛国者全部严惩,以儆效尤。
随着这些内应被一一清除,大楚国内的局势逐渐稳定,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烈的剿匪行动不仅消除了国内的隐患,还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大楚国内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然而,就在大楚国内局势渐趋平稳之时,边境又传来了新的消息。楼兰国在分化西域联盟失败后,并未放弃其扩张野心,反而变本加厉地筹备新一轮的进攻。摩耶国王调集了全国的兵力,又从周边一些被其胁迫的小国拼凑了部分军队,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联军,总数达到了十五万之众。
这支联军在楼兰国边境集结,进行着紧张的战前训练。摩耶国王亲自检阅部队,鼓舞士气:“勇士们,大楚与那些西域小国不识好歹,拒绝了我们的好意。现在,我们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攻破大楚边境,那里的财富、土地和美人都是你们的!”士兵们在他的煽动下,发出阵阵呐喊,士气高昂。
大楚的情报人员很快将楼兰国的军事动向报告给了苏烈父子和楚宣帝。楚宣帝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朝堂上,气氛凝重,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大臣主张主动出击,趁楼兰国联军尚未准备充分,先发制人;有的则认为应该坚守边境,以逸待劳,等待敌军来攻。
苏烈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楼兰国联军人数众多,且来势汹汹。若我们主动出击,深入敌境,恐中敌军埋伏。但单纯坚守也并非上策,容易陷入被动。臣以为,我们可在边境要道设下重重防线,消耗敌军兵力,同时派遣精锐骑兵,绕到敌军后方,袭击其粮草辎重。如此内外夹击,或许能大破敌军。”
苏逸尘也点头表示赞同:“父亲所言极是。另外,我们可与西域联盟各国紧密配合,让他们从侧翼骚扰敌军,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加强情报收集,随时掌握敌军的行动和部署。”
楚宣帝听后,采纳了苏烈父子的建议。他下令苏烈负责边境防御的总体指挥,苏逸尘则带领一支精锐骑兵,执行敌后突袭任务。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国,通报楼兰国的动向,请求各国按照之前的联盟约定,共同出兵应对。
苏烈迅速奔赴边境,着手布置防线。他根据边境的地形特点,在山谷、河流等险要之处,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设置了大量的陷阱和拒马。同时,将军队分成多个梯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
苏逸尘则挑选了五千名最为精锐的骑兵,这些骑兵都是从大楚各地选出的骑术精湛、作战勇猛之士。他们日夜兼程,秘密绕到楼兰国联军的后方,寻找合适的时机,准备对敌军的粮草辎重发动致命一击。
而西域各国在接到大楚的请求后,纷纷响应联盟号召。乌孙国、龟兹国等国各自派出了数千名精锐士兵,组成联军,从侧翼向楼兰国联军逼近。他们与大楚军队遥相呼应,形成了对楼兰国联军的包围之势。
楼兰国这边,摩耶国王得知大楚己经做好了防御准备,且与西域各国联合应对,心中虽有些惊讶,但并未退缩。他认为,自己的联军人数占优,且经过了充分的训练,有足够的实力突破大楚的防线。于是,他下令联军开拔,向着大楚边境进发。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爆发,大楚与西域联盟能否再次挫败楼兰国的野心,守护住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