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修模拟器:作恶多端,我成圣了

第19章 此去北疆,我一人足矣!

加入书架
书名:
魔修模拟器:作恶多端,我成圣了
作者:
天行贱
本章字数:
5050
更新时间:
2025-01-17

自公子庆伏诛以后,王都很快恢复平静。

仅过去三天,整个王都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大家该干嘛干嘛。

生活如旧,带来的便是稳定。

而环境稳定,则百姓心安。

公子安的恪守,让朝野内外无不点赞,给出好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公子安没有任何进展。

相反,在铲除公子庆以后,公子安立马安排自已的属下门客,接手公子庆留下的权利空白。

比如控制宫廷侍卫的宫伯一职。

又或者控制王都防守的中尉一职。

可以说,如今的公子安比之公子庆,实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要更胜一筹。

毕竟他还有庄氏的辅佐!

也因此,整个权力交接的过程非常顺利。

不过在得到权力后,公子安并没有立刻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选择暂时蛰伏,反复学习研读张翰林的教诲。

当夜的交谈被篆刻成书简三十八卷。

这三十八卷,又被公子安分成治国,治民,治吏,治军四部。

其中治国八卷。

治民十二卷。

治吏十一卷。

治军七卷。

自从得到这三十八卷宝典后,公子安日日手不离书。

每次阅读,都会有全新的体验。

每次阅读,都会有全新的感悟。

越是学习,越是思考,他对治国治民之道,理解越深,想法越多。

对夏国未来要走的路,要如何改革,从哪里改革,也便更加清晰。

之后的半个月,可以说是公子安最高兴的半个月,时常抱着书卷拍腿大笑。

那份刻苦,用功,让所有了解公子安过往的王室宗族,以及朝中大臣们,无不惊得合不拢嘴。

要说公子安以前,虽然不是欺男霸女的主,但招摇逛市,逗鸟遛狗,那是样样精通。

说一句纨绔,绝对不是冤枉他。

可他现在竟然手不离书!

真是邪了门啊。

朝臣与王室宗族虽然诧异,但内心却也非常欢喜。

一个懂得用功,懂得学习的君主,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啊。

一个能让国家走向富强的君主,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

而公子安手不离卷的行为,也获得朝野内外的极高赞誉。

不过在赞誉的同时,他们也好奇公子安看的到底是什么书。

书,在这个时代可是高端奢侈品。

三千多年前的东洲,可没有纸张。

在这个时代,最普通常见的书就是竹简。

也有木简。

这种书需得用刻刀在竹子制作的书简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刻录,非常麻烦。

寻常百姓一辈子都难以接触。

至于普通贵族,更是以收藏书卷为骄傲,家家户户以藏书多少论贵贱。

要说夏国藏书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毫无疑问是王室。

因为君主的一言一行都有史官记录。

除了君主的言行,还有君主的政策,旨意等等。

这些通常要进行两次备份。

原始稿件收藏于一处,备份稿件收藏于一处,以及目录总纲收藏于一处。

如此才能保证,哪怕是其中一处藏书遇到问题,也不至于让国家最重要的传承断绝。

而除了当时的记载,后世子孙也会整理前任君主的言行,政策等等,编辑成书。

可以说,除了王室,整个夏国有这种实力的人,基本没有。

能让一个纨绔爱不释手的书,谁不好奇里面究竟是什么啊?

只是对于这个问题,公子安没有作出任何回答。

不仅如此,他还下了禁令。

自已与张翰林当日对话所记录的书简永久封存于皇室档案馆,除非得到自已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翻阅。

当日记录的史官,更是不得外泄,否则杀无赦。

至于公子安自已翻阅的那份,已经属于后来再次整理的副本。

史官们也是当日的亲历者,自然明白公子安为何会下达如此命令。

那些对话若是传出去,怕不是要天下动荡。

所以任凭他人如何询问,他们始终缄默不敢多言。

这让那些人更加好奇了。

之后,他们从隐秘处得知,公子安爱不释手的书籍,源自与庄氏的对话。

其中都是治国治世的道理。

听到这个回答,所有人无不目瞪口呆。

庄氏!?

就是那个.......

才十几岁的庄氏?

一些朝中官员贵族忍俊不禁。

庄氏虽然有神通,据说还得到山神的传授,但要说治国治世之道.......

这可不是神通术法啊。

这东西,讲究的是入世。

不入世,谈什么治世。

得知事情缘由后,一些人失去了兴趣,但也有人更加好奇。

不过这些都并不影响公子安的好心情。

然而,这份好心情仅仅持续半个月,就被来自北疆的一封急信打断。

王宫。

公子安手里捏着来自北疆的急信,脸色阴沉的似是能滴出水来。

信件并不长,只写了一件事。

公子熙听闻公子安铲除奸佞庆,为表祝贺,将带领一万兵马自北疆归来!

一万兵马!

整个夏国才多少兵马?

公子熙如果只是祝贺,有必要带着一万多人将士回来吗?

很显然,没必要。

对方带着这么多人,目的不言而喻。

眼下谁都知道,国君昏迷不醒,日渐衰弱,只怕撑不到年底。

甚至可能下个月,就要撒手人寰。

一旦国君驾崩,便要考虑新君的问题。

可问题就在这里。

国君生前想要立幼子公子安,始终没有确定继承人的问题。

现在国君昏迷不醒,甚至可能再也醒不过来。

这就意味着,所有公子都有机会成为继任者!

国君啊。

一国的最高领袖。

谁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再说了,谁敢保证,新君将来不会拿自已开刀,为了没有人能威胁他的地位,直接屠戮兄弟?

这种事情各国数不胜数,每年都在发生。

哪怕是为了自保,很多人也不得不搏一把。

公子安能理解公子熙的举动,但理解归理解,总不可能真的把王位让出去吧?

怎么解决公子熙,或者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就成了公子安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正在公子安思考之际,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宦官推开房门。

“公子,庄~~~”

不等宦官说完,公子安急匆匆地起身冲了出来,来到张翰林面前。

他先是拱手行了一礼,而后为难道:“庄师,这是来自北疆的急信。”

自从那夜之后,公子安便称呼张翰林为师。

师者,长辈,如父。

相比先生,师更加亲切,也更加亲密。

更是一种极高的赞誉。

张翰林接过书简,认真观看。

他对这个时代的文字研究不多,虽然这段时间也曾学习深造,但只能勉强看出其中的意思。

看完之后,张翰林并不确定自已是否看错,问道:“你怎么看?”

公子安果断道:“公子熙手握重兵,经营北方十数年,与之硬拼实属下策。”

“此战不论是胜,还是负,死的都是我夏国的将士。”

“若是死伤惨重,将来想要改革,难免要耽误进度。”

“但此事又不能不管。”

公子安说到这里,躬身道:“我想请庄师带人前往北疆走一趟。”

张翰林微微颔首,确定了自已看到的内容。

他道:“也好,我亲自去北疆走一趟。”

公子安得到许诺,欢喜道:“有庄师出手,我便安心了。”

“庄师需要多少人手。”

“如今镐京还算平静,倒是能凑出几千兵马。”

张翰林微微摇头,昂首挺胸,自信道:“你此前所言不错,若是双方大规模交战,不论胜败,输的都是夏国。”

“此去北疆.........”

“我一人足矣!”

“啊!”,公子安惊呼出声,错愕万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