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雀吟

第43章 转机至

加入书架
书名:
囚雀吟
作者:
最爱蓝
本章字数:
4178
更新时间:
2025-06-30

一把极其小巧、线条流畅、泛着冰冷金属幽光的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也就是传说中的掌心雷。

它静静地躺在苏青的掌心,小巧得近乎精致,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致命气息。

柳吟雀的瞳孔骤然收缩,她难以置信地看着那把枪,又猛地抬头看向苏青,眼中充满了巨大的惊骇和困惑。

她曾在沈墨钧那里见过气枪,所以大概认识。

这是……枪?苏青给她一把枪?!

苏青无视她的惊骇,将手枪连同包裹它的深蓝色绒布,一起轻轻放在柳吟雀盖着薄毯的膝盖上。

冰冷的金属触感透过薄薄的布料,瞬间传递到柳吟雀的皮肤上,让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这是我父亲,”苏青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一个字都如同冰冷的钢珠砸在地面,“一个你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名字的人,留给我母亲最后的东西。他死在敌人的屠刀下,用这把枪,他帮助了一些无辜的人撤离。”

她俯下身,目光与柳吟雀惊恐的眼睛平视:“他留给我的遗言,只有一句:‘有些枷锁,生来就不该戴上。若戴上,需用血与火,方能熔断!’”

苏青的手指,轻轻拂过那冰冷小巧的枪身,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意味:“这些年,我带着它,在租界行医救人,以为救死扶伤便是熔断枷锁。我错了。”

“真正的枷锁,从来不止于身体的残缺,不止于命运的捉弄,更在于灵魂的屈服。在于眼睁睁看着至亲被夺走、被践踏,却连反抗的念头都不敢有!”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质问:“柳小姐,你以为你的枷锁只是现在无法行走吗?还是身体没有复原?不,不是的。你最大的枷锁,是你真觉得自己残了,就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样,无力反抗。眼睁睁看着他们把你的儿子夺走……不应该是这样的吧?”

“还记得你为什么会被囚禁在沈府废院里吗?”

不就是因为在奢求本不属于自己的“自由”吗?

柳吟雀被这尖锐的质问刺到心底。

“看看它!”苏青指着膝上那冰冷的凶器,“它不是让你去送死!它是让你记住!记住你是一个母亲!记住你身体里流淌的血,不是为了忍受屈辱而存在的!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当所有的声音都被剥夺,当所谓的‘规则’和‘体面’都成为施暴者的帮凶时——”

苏青的声音如同淬火的钢铁,冰冷、坚硬,带着一种斩断一切犹豫的决绝:

“有些枷锁,需血与火,方能熔断!”

她猛地首起身,不再看柳吟雀,转身大步走向病房门口。在推开门离开的最后一瞬,她停住脚步,背对着柳吟雀,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来:

“用它保护自己,或者……用它保护你认为值得用一切去守护的东西。选择权,在你。”

病房门轻轻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死一般的寂静重新笼罩。阳光依旧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明暗的条纹。空气里消毒水的味道依旧。

柳吟雀僵硬地、缓缓地低下头。目光落在膝上。那深蓝色的绒布,如同凝固的夜空。绒布之上,那柄小巧、冰冷、泛着幽暗金属光泽的勃朗宁袖珍手枪,静静地躺着。

苏青那振聋发聩的话语——“有些枷锁,需血与火,方能熔断!”——在她死寂的心湖中反复炸响。

她枯瘦的手指,带着一种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极其轻微的颤抖,极其缓慢地伸向那把枪。指尖触碰到冰冷的金属枪身,那寒意如同电流,瞬间窜遍她的西肢百骸。

但下一秒,一股更强大的、源自灵魂深处的、混杂着母性本能、无边愤怒和破釜沉舟决绝的力量,驱使着她。她不再犹豫,猛地一把握住了那把枪。

冰冷的、坚硬的、沉甸甸的金属触感,紧紧贴合着她的掌心,带来一种奇异而陌生的、充满力量的踏实感。

她紧紧攥着它,身体绷紧如同拉满的弓弦。在绝望的灰烬中,总会重新点燃的地狱之火,不是吗?

五卅掀起的滔天怒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

上海,这座东方魔都,成为了反帝风暴的中心。租界里,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巡捕,在愤怒的人潮面前也不得不收敛气焰,龟缩在警戒线后。

这场席卷一切的风暴,对于陷入绝境的沈家而言,却意外地撕开了一道生存的缝隙,而抓住这道缝隙的人,正是沈文远。

《大公报》那篇《漕弊猛于匪!》的檄文,如同一颗精准投入沸油的水星,瞬间点燃了积压己久的民怨。

怡和洋行勾结海关强扣“通江号”的丑行,孙传芳部假扮水匪劫掠沈家盐船的血案,在张季鸾如椽巨笔的揭露下,被置于全民愤怒的聚光灯下,无处遁形。舆论的炮火猛烈地倾泻在怡和洋行和所谓买办们的头上,迫使他们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沈文远敏锐地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他一面利用强大的舆论压力,通过宋启明等人脉,联合沪上商会和民族实业家,不断向海关总署和英国领事馆施压申诉。一面以“通江轮运”的名义,公开宣布响应“抵制外轮、提倡国货”的号召,并将“通江号”被扣事件塑造成民族资本遭受洋行欺压的悲情象征。

民心,成为了沈文远手中最强大的武器。

在汹涌的民意和商会力量的持续压力下,怡和洋行和海关顶不住了。他们无法再以莫须有的罪名长期扣押一艘承载着民族情绪和舆论关注的轮船。

几天后,一纸措辞含糊、但明确解除扣押的公文,终于送达“通江轮运”公司。

“通江号”撕掉白色封条、重新扬帆的那一刻,码头上聚集了自发前来声援的市民、学生和工人,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这艘曾被扼住喉咙的民族轮船,在五卅风暴的助推下,最终挣脱了枷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