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十点,阳光破云而出,洒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照得大理石泛着暖光。
前台电话再次响起。
“宋总,周先生又来了。”前台声音比昨天多了几分迟疑,“他说……您答应今天要谈合作细节。”
宋晓正坐在办公室里翻看昨晚小刘连夜整理的资料。启源资本,成立时间五年,注册地在香港,旗下基金规模超过三十亿,但过往投资案例中,几乎没有公开报道过的成功项目。
更奇怪的是,他们的官网介绍里提到的“核心团队”,全是些模糊不清的名字和头衔。
“让他上来吧。”宋晓合上文件夹,冲咖啡的动作格外慢条斯理。
几分钟后,周明远再次出现在门口。
还是那身灰色西装,金丝眼镜,举止优雅,仿佛昨天什么都没发生过。
“宋总,早上好。”他主动伸出手,“感谢您愿意再给我一次机会。”
宋晓握手回礼,力道不重不轻:“请坐。”
周明远坐下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新的方案书,封面烫金字体写着“战略合作协议草案”。
“这是我们最新的调整版本。”他翻开第一页,“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资源支持比例,并愿意接受贵司主导股权架构设计,只保留象征性持股。”
宋晓接过文件,粗略翻了几页,嘴角微微扬起:“你们的条件越来越优厚了。”
周明远微笑:“因为我们真心看好贵司的发展前景。”
“哦?”宋晓挑眉,“那你们之前投过哪些类似项目?”
“我们主要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硬件交叉领域。”周明远回答得很自然,“比如去年我们参与了一家光伏储能公司的A轮融资,帮助他们打开了东亚市场。”
宋晓点点头,心里却更加警惕。
他昨晚查过,那家公司早在半年前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了。
“听起来不错。”宋晓放下文件,靠在椅背上,“不过我这个人有个毛病。”
“什么毛病?”周明远笑着问。
“我不喜欢突如其来的善意。”宋晓首视着他,“尤其是当它来得太及时的时候。”
周明远脸上的笑容不变,眼神却略微收缩了一下:“理解您的谨慎,商业合作本就需要建立信任。”
“没错。”宋晓点头,“所以我想多了解一些你们的真实情况。”
“当然。”周明远摊开双手,“只要宋总需要,我们都可以提供。”
宋晓笑了笑,没说话。
---
中午十二点,公司食堂里人声鼎沸。
王工端着餐盘走到李娜旁边坐下,手里还拿着一份测试报告。
“第二批客户反馈出来了。”他一边吃饭一边说,“转化效率比预期高3%,能耗控制也稳定。”
李娜喝了口汤:“看来KSC芯片真是个好东西。”
“不止是芯片。”王工压低声音,“我怀疑老板早就在布局下一步了。”
“什么意思?”
“他让小刘查一家叫‘启源资本’的机构背景。”王工皱眉,“你知道吗?这家公司连个像样的官网都没有。”
李娜愣住:“你是说……有问题?”
“不一定。”王工摇头,“但老板从来不做没准备的事。”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沉默。
---
下午三点,会议室里。
宋晓看着投影幕布上的财务模型图,手指轻敲桌面。
“目前公司资金己经到账三百八十万,加上项目的初步收益,现金流压力缓解不少。”小刘汇报,“如果我们决定推进海外拓展,这部分资金可以支撑三个月左右。”
“三个月够做很多事情。”宋晓点头,“林主管呢?”
“我在。”林主管举手。
“海外市场这块,你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我们可以先从东亚市场切入。”林主管打开笔记本电脑,“那边政策扶持力度大,而且我们的产品性价比很高,尤其适合中小型制造企业升级。”
“很好。”宋晓满意地点点头,“那就按这个方向准备。”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
宋晓却留住了林主管。
“那个投资人……”宋晓低声问,“你怎么看?”
林主管皱眉:“太顺了,反而让人不舒服。”
宋晓笑了:“你终于也学会用这种说法了。”
“我是认真的。”林主管认真地说,“老板,我知道你一首在试探他们,但也要小心,万一这是一次陷阱……”
“我知道。”宋晓打断他,“所以我才让你帮我盯紧点。”
林主管点头:“明白。”
---
晚上七点,办公室只剩宋晓一个人。
他打开电脑,输入邮箱密码,再次查看那封匿名邮件。
**“别相信他们。”**
手指无意识地着药瓶边缘,心跳逐渐加快。
他知道,这场投资邀约,不只是商业交易,而是一场精心布局的博弈开端。
看向手机
一条信息跳出来:
“宋总,您说的资料我己经整理好了。”小刘发来消息,“不过……有点奇怪。”
宋晓盯着屏幕,缓缓吐出一口气。
他按下回复键,手指悬在键盘上,刚要输入,却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没有回头,也没有停下动作。
只是将那句“来吧”轻轻敲进对话框,按下发送。
光标在他发出去的两个字后闪烁。
下一秒,门把手转动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