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泰坦

第449章 各司其职

加入书架
书名:
先锋泰坦
作者:
海上月伤
本章字数:
8084
更新时间:
2025-06-04

一个好消息不胫而走,在顾渊末世计划完成的同时,王裕西教授负责的动能基站地下建设部分也宣告竣工。

“没想到顾老弟还是走在了我的前头啊。”

“各位老伙计,咱们得加把劲了,争取在顾渊他们回来的时候,也能拿出点成绩来!”

在众人的鼓舞下,士气高涨,干劲十足。

这就是人类团结的力量,足以震撼整个世界。

当顾渊归来时,动能基站的地下建设已完美收官!

得知这一喜讯后,顾渊惊喜交加。

“接下来,就是地表动能基站的建设了。”

“顾渊小友,不知这地表动能基站,你打算如何建设呢?”

正如众人所知,如今地表的环境已愈发恶劣。

刘毅北指挥官对顾渊究竟打算如何在地表恶劣环境下开展动能基站建设感到好奇。

“是啊,顾渊教授,现在想要在地表建立动能基站,难度岂不是更大了?”

“而且地表那恶劣的环境,飓风肆虐,基站建成后信号也会时刻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个计划真的可行吗?”

许多负责动能基站计划的人员纷纷提出质疑。

顾渊微微颔首,但并未因此否定动能基站的建设。

他转而看向王裕西教授,示意他拿出剩余的动能基站草图。

“计划推进的速度比我想象中要快,草图上的内容还有待完善。”

说完,顾渊接过草图,在上面继续奋笔疾书。

一分钟后,一份记载更为详尽的草图展现在众人眼前。

嘶!

众人只是匆匆一瞥,心中便涌起一股寒意。

这就是天才的杰作吗?

草图上,更多的计算公式和基站雏形展露无遗,顾渊的改进让在地表建立动能基站并实现完美运行成为了可能。

当王裕西等人仔细研读后,心中的震惊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没想到竟然还能这样操作!”

“在动能基站外围建立一圈磁能塔站!”

“通过磁站的循环运转,改善基站外围环境,从而降低飓风对基站的破坏。”

而根据顾渊的计算结果,这一举措竟然能将飓风的影响减少到原先的百分之二十。

以动能基站的防御材质来看,这最后的百分之二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类似的磁能设备,顾渊在末世机甲上也早已装备。

因此,后续的末世计划才能成功抵御飓风的威胁。

“那么顾渊教授,请问你打算如何解决动能基站的信号问题呢?”

接着,又有人开口询问。

顾渊其实早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这个嘛,到时候你们自然就清楚了。”

顾渊脸上挂着神秘的微笑,给众人留下了一个悬念。

“哈哈,好啊,顾渊教授果然给我们留了个大惊喜啊。”

有了顾渊肯定的答复,众人心中的疑问和顾虑瞬间烟消云散。

“太好了,有了这两项技术的加持,我们基站的全面建设指日可待!”

王裕西教授开始动员起来,随着基站要扩展到地面之上,一个长达千米的通道口需要立即着手建造。

工程机甲再次被派上用场,在地下保护层的上方轰鸣作业,开辟出新的天地。

后方,正是王裕西教授等人负责的基站延伸工程。

就在当天,顾渊等人便成功挖通了隧道,顺利抵达地表。

地表上狂风呼啸,但身经百战的顾渊等人岂会被这景象所震慑。

他们斗志昂扬,对每一个步骤都胸有成竹。

首先,他们在隧道口周围搭建起一圈高达数百米的磁塔。

磁塔的建造分为三层,从里到外层层加固。

最外层,顾渊选用了记忆金属,而里面两层则采用了蓝星上最为坚固、柔韧性最强的材质,以确保后续动能基站的稳固搭建。

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动能基站的稳定性,又使其能够抵御地面的飓风侵袭。

数万末世机甲在草图设定后,便开始夜以继日地赶工。

地上地下,两方同时发力,齐头并进。

顾渊等人率先完成了高达数百米的磁塔建设。

磁塔建成后,在飓风的肆虐下依然屹立不倒,稳如磐石,仿佛一根深深扎入地面的巨柱。

顾渊见状,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只要磁塔能够抵御住飓风的摧残,那么里面的动能基站自然也就无忧了。

而王裕西教授在有了精确的图案对照后,也顺利推动了动能基站向地面的突破。

在顾渊等人的鼎力相助下,地表基站的建设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宣告完成。

至此,流浪计划的全部前提设备均已完工。

接下来,便是检验成果的时刻了。

地面动能基站高达百米,每一个难题的攻克,都伴随着人类科学进程中前所未有的科学理论和新概念的出现,直接推动了人类科技文明近百年的发展。

这一跨世纪产物的诞生,跨越了时间的鸿沟,提前与人类见面了。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那个人就是顾渊!

“顾渊,人类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了。”

计划完工后,后续的安排还需经过各国的研究探讨才能最终确定。

这一天,首席找到了顾渊,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这番话。

“首席,这都是顾渊应该做的。”

顾渊十分谦逊,表示这都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首席微微一笑,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开心过了。

在外面,他是最高的决策者;而在这里,他只是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平凡而普通。

能够看到顾渊这样的年轻人崭露头角,他的心中多了一份慰藉。

“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别说现在,就是以前也是凤毛麟角。”

“我轻易不夸人,你也别太谦虚了。”

首席带着顾渊缓缓漫步在海岸边,两人的身影一老一少,从后面看去,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潮起潮落,海岸其实是人工造湖。

首席的目光缓缓扫向一旁的湖水,喃喃自语道:“人造的就是人造的,终究少了那份自然之感。”

顾渊听在耳里,没有直接回应。

相比之下,他与首席有着同样的感触,都觉得科技无法完全替代自然之美。

自然被天网肆意破坏,这样的结局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人类失去了原本的家园,不得不迁居到地下。

虽然有了先进科技的助力,在地下依然可以模拟出自然环境,但假的终究是假的,无法与自然相提并论。

突然,顾渊心中豁然开朗。

他郑重地对身旁的老人说道:“首席,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带领人类找到新的家园。”

“只要有我顾渊在,就绝不允许人类受到外来文明的欺凌!”

顾渊一脸正气,浑身散发出一股无畏的气势。

首席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微笑着点了点头。

对于顾渊的态度,他十分满意。

两人在河岸边又漫步了一会儿,彼此相顾无言,只是静静地走着。

首席走得很慢,透露出一种迟暮之意;而顾渊则步伐轻盈,动作迅速。

待两人离开后,原先波光粼粼的河流变成了一面空洞的墙壁。

原来刚刚的河流也只是人工智能所模拟的景象。

首席的这番话让顾渊深刻意识到,科技终究无法取代自然。

因此,为人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成为了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第二天,在流浪计划的前期设备全部准备就绪后,流浪计划正式进入了执行阶段。

自从与首席会面后,首席便直接赋予了顾渊最高的权利。

所有可下达的指令与决策权,皆由顾渊全权掌控。

顾渊与一众科研人员围坐在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庄严。

此次会议所作出的最终决策,将直接关乎人类未来的走向。

“顾渊教授,我们目前是否能够直接启动流浪计划,驾驭蓝星驶向浩瀚宇宙,去探寻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呢?”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率先抛出了心中的疑惑。

“问得好,当前的流浪计划各项准备工作已然全部就绪!”

“然而,我们现在还不能贸然开启流浪计划。”

听闻顾渊此言,有人面露困惑,有人则点头表示赞同。

“正如我们之前所了解的,宇宙广袤无垠,我们人类对太阳系的认知尚且十分有限。”

“至于太阳系之外的银河系,乃至银河系之外的星系,我们更是知之甚少。”

“但此前曾侵略我们的天网,却是从遥远的银河系跋涉而来。”

“太阳系范围狭小,八大行星均不适宜人类生存。因此,若想找到与蓝星环境相似的星球,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探索重心放在银河系内。”

须知,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星系罢了。

“蓝星的能源储备有限,流浪计划一旦启动,将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因此,我们的试错机会极为有限,必须提前规划出一条确切的航线。”

顾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流浪计划中的关键所在。

倘若一味地驱使蓝星在宇宙中漂泊,最终在能源耗尽之时仍未找到适宜的星球,那么人类将注定走向灭亡。

顾渊的发言结束后,立即引发了众人的一系列疑问。

“顾渊教授,但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舰队根本无法独自驱使蓝星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

“银河系与我们相隔至少数光年之遥,更不用说找到适宜星球所需的总航程了。”

“等到我们的科技发展到足以制造出能在宇宙中任意穿梭光年的舰队时,恐怕蓝星早已等不及了。”

面对一个接一个的疑问,顾渊心中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作为提出这一想法和计划的顾渊,又怎会没有相应的措施呢?

一直沉默不语的老教授们,用充满智慧的眼神看向顾渊。

“顾渊小友,若我所料不差,你恐怕早已胸有成竹了吧?”

王裕西等与顾渊相熟的教授纷纷打趣道。

“没错,虽然我们现有的舰队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升级改造。”

“打造一个全新的舰队,其速度能够达到光速!”

“等到这样的舰队成功制造出来,我们再派出第一支宇宙探测舰队深入宇宙。”

“这支宇宙探测舰队将负责探测和研究工作,确定流浪计划的航线,并摸清潜在的危险。”

“有了它们的助力,我们后续的流浪计划将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将出错的概率降至最低。”

“这也是我们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

顾渊的计划阐述完毕后,赢得了众人的广泛认同。

许多人不得不由衷地佩服顾渊的智慧与远见。

这究竟需要怎样的头脑,才能同时兼顾聪明与智慧呢?

“可是顾渊小友,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打造这样的舰队是否过于仓促了?”

突然有人提出质疑,这个问题也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尽管顾渊善于创造奇迹。

但此次却是前往宇宙深处进行探测的舰队啊。

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不是当前的蓝星科技所能轻易实现的。

难道顾渊真的能够再次创造奇迹吗?

“我相信顾渊小友!”

“我也坚信顾渊小友!从我第一天认识他开始,他就不断给我带来惊喜。”

“我相信,这一次,惊喜依然会如期而至。”

那些曾在顾渊家中阳台上目睹机甲初问世场面的老教授们,纷纷开口力挺顾渊。

既然众位老教授都如此力挺,其余心存顾虑的众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会议最终得出了结论:科技上必须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舰队。

作为蓝星的先遣队,这支舰队将代替蓝星深入宇宙深处,寻找适宜的星球并探索航线,

规避不必要的危险并获取相关信息。

而要想同时满足这么多条件的舰队,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能源方面,都需要取得巨大的突破。

因此,剩余的技术突破难题将交给顾渊去解决。

而此次科技突破的成功,恐怕才是人类真正迈向宇宙、崭露头角的第一步。

会议结束后,刘毅北指挥官等人找到了顾渊。

毕竟此事非同小可,还有诸多细节问题需要向顾渊询问清楚。

会议圆满落幕之后,众人皆回归各自岗位,各司其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