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城里的火熄了,村里的灶还热着
林知夏递出辞呈那天,是城里难得的阴天。
办公室的落地窗灰蒙蒙的,玻璃上映着她的背影,妆容干净,表情平静,眼里却透着一种疲倦。
她从业七年,从一个美食编辑一路做到头条自媒体操盘手,账号粉丝百万,每月商业合作不断。可她越来越觉得,那些拍得再精致的美食图,也比不上小时候外婆院子里那碗热汤来得安心。
“林姐,你这是开玩笑吧?”助理小白睁大了眼睛,“我们刚接了新合作,你突然辞职,品牌那边肯定炸了!”
“合作是可以推的。”林知夏平静地说道,“人要是垮了,账号留着也没意义。”
她没有再解释太多,只在工位最后看了一眼那张用过无数次的拍摄布景。木板桌面,仿旧瓷碗,一双沾着酱油的筷子。
“是时候回去了。”她轻声说。
这一句话,不是说给别人听的,是说给自己听。
她下楼打车,目的地填的是:林湾村。
与此同时,城市另一头,顾临舟也关上了设计公司的玻璃门。
他走得更干脆,连一句“辞职”都没说,只是把厚厚一叠图纸留在前台,附了一张字条:不必联系。
那些图纸,是他亲手画的,也是他亲手撕掉的。
三年,他为各地做了十几个展馆和民宿设计项目,拿了奖,也红了。但他知道,那些精致的设计只是给城市人短暂停留用的,没有烟火气,没有生活味,漂亮,却空。
“你不是说,宁可睡办公室,也不愿回林湾村那种地方?”一个老同事追上来,半调侃半不解。
顾临舟淡淡地回:“那时候是怕吵,现在,想听点真的了。”
他在城市太久了,久到连心跳都要用日程表安排。可他想起小时候在村里,早上被鸡鸣吵醒,傍晚闻到邻居家炒菜的香味,还有村头饭馆飘出来的热气,那才是真正的生活。
他走出写字楼,天边刚好裂开一道光,像是专为他铺出的一条归途。
林湾村,这个曾被他嫌弃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他心里唯一能安放自己梦的土地。
林知夏到村的时候,是傍晚五点半,正是做饭的时间。
整个林湾村都弥漫着饭香,却唯独那间“夏饭馆”冷清地立在巷口。红漆门斑驳,窗台积了灰,门口那块写着“外婆私房菜”的木匾,歪着挂在一边。
她吸了一口气,推门而入。
屋里空荡荡的,但灶台还在,炉子还在,连外婆留下的那口黑铁锅也还在,只是锅盖歪着,像是多年没被人揭开过的秘密。
她默默擦了擦锅沿,眼圈有些红。
“你真的回来了。”
声音从门口传来,是李大爷,村支书。
“我回来了。”林知夏点头,笑得坦然。
“饭馆啊,这几年没人敢接手,都说这地方命硬。你这回真要开?”
“我外婆的饭馆,哪轮得到别人说命硬。”
她语气不重,却透着骨子里的倔。
李大爷点点头,压低声音:“那你得小心点,隔壁那小子。顾临舟,他这两年刚改完村里的老祠堂,又接了政府民宿项目,听说要把这一片都做成文旅片区。他最讨厌吵闹,开饭馆这事……怕是得对上你。”
林知夏微微一笑:“饭馆就是饭馆,不是广场舞,吵不到他。”
她没有把李大爷的话放在心上,或者说,她早就准备好了要碰上一些“不欢迎”的人。
而此刻,隔壁的木门悄然开启,一个身影站在院墙后,静静望着她擦锅的背影。
顾临舟没说话,只是抬头看了眼屋檐上挂着的那块旧木牌。
——“夏饭馆”。
他记得这个地方,小学放学后常来买外婆做的豆腐丸子。那味道他现在还记得,热,咸,香,像极了过去的某段时光。
他没想到,这家饭馆,会被她重新开起来。
也没想到,林知夏,是他要面对的“第一户邻居”。
林湾村的故事,从锅起火那天,又重新翻开了新一页。